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我国发展特种玉米的意义及前景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使玉米生产不再局限于生产传统的粮食和饲料,而是由单纯的粮食型生产逐步转变为多向的经济型生产;由低级的产量型生产转变为高层次的质量型生产;由简单的原料型生产转变为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综合型生产。这正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在玉米生产上的体现。特种玉米在玉米产业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耐寒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

草地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高羊茅爱瑞3号品种(F estuca arund inacea Schred.cv.A ireaⅢ)为材料,以60Co-r射线照射种子和分化苗。结果表明,在辐射当代选出耐寒突变体ARF 001-12、ARG 001-17和ARG 001-16,经电解质外渗率、自然低温条件下束缚水和叶绿素含量测定,其耐寒性明显优于对照,叶根比小于对照,单株生物量低于对照,可作为新的耐寒种质利用;M0、M1代RAPD分析结果表明,其DNA已发生变异。

关键词: 高羊茅 辐射诱变 突变体 耐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化密植枣园枣瘿蚊第一代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摘要:采用Taylor幂法则、lwao线性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矮化密植枣园第一代枣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瘿蚊第一代幼虫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这可能是由其自身的行为习性引起的。通过几种田间抽样方法的比较确定最佳方法为棋盘式抽样法。同时采用l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

关键词: 枣瘿蚊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菌灵降解菌NY97-1的鉴定及降解条件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多菌灵的芽孢杆菌菌株NY97-1,经生理生化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该细菌降解多菌灵的最适pH值为6.0~10.0,最适温度为35.0~40.0℃.该菌在多菌灵浓度为10、30、50、100、300mg·L-1的无机盐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24h后,其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为42.44%、48.97%、77.19%、78.66%和90.07%.添加少量有机氮源如酵母浸出粉、胰蛋白胨、酵母膏可促进菌株NY97-1对多菌灵的降解作用,添加少量无机氮源尿素会抑制菌株NY97-1对多菌灵的降解作用.

关键词: 多菌灵 生物降解 16S rDNA 短小芽孢杆菌 降解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和萘乙酸对苦荞抗倒伏性和抗落粒性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明显降低苦荞的株高,防止植株倒伏,但对单株生产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始蕾期喷洒200mg/kg,每小区1000ml,效果最好;萘乙酸能明显减轻苦荞的落粒性,但对单株生产力同样有抑制作用,需要确定适宜的用药浓度和喷洒时期,以始花期喷洒40mg/kg,或灌浆初喷洒40mg/kg,每小区1000ml,效果较好。

关键词: 苦荞 多效唑 萘乙酸 抗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糯2号白糯玉米的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鲜糯2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可以单种,也可以复(套)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玉米 鲜糯2号 栽培技术 加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谷21号优良种性保持及延长开发利用年限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通过考察晋谷21号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影响其优良种性的混杂退化、品质变劣等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纯复壮、异地换种等保持优良种性的途径,并提出了开发利用优质谷的合理建议,旨在为保持优质谷的优良种性及延长优质谷开发利用年限提供依据。

关键词: 谷子 晋谷21号 优良种性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A_2类型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高粱A2类型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A2V4/B2V4,A2TX622/B2TX622),2个恢复系(1383_2,晋粱5号)和3个组合(A2V4×1383_2,A2V4×晋粱5号,A2TX622×晋粱5号)的F1,F2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方法,分析A2类型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结果发现,只有标记Xtxp65在A2TX622×晋粱5号的F2群体中与育性出现共分离现象,育性恢复基因与标记间距离为3.4 cM,位于连锁群J上;同样只有标记Xtxp141在A2V4×晋粱5号的F2群体中与育性出现共分离现象,该标记与育性恢复基因间的距离为13.4 cM,位于连锁群G上;在A2V4×1383_2的F2群体中,标记与育性未出现共分离现象。这说明,与这2个标记连锁的A2CMS育性恢复基因是位于同一个恢复系(晋粱5号)中的2个独立的位点;在A2恢复系材料中,至少有3个独立遗传的不同位点与A2雄性不育性的恢复有关。

关键词: 高粱 CMS A2 SSR 育性恢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新品种临丰615的选育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临丰61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用临汾87-6015/运85-24的F1做母本、冀麦26做父本育成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000-2002年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598.95 kg/hm2,比对照品种鲁麦14增产9.16%;2001-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99.9 kg/hm2,比对照品种鲁麦14增产9.58%。通过分析临丰615的遗传基础,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提出了该品种获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临丰615 遗传基础 高产 稳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种子油合成的调控与遗传修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摘要:植物种子油含有多种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种子贮藏化合物。种子油既是人类的食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代谢物组学的发展加深了对种子油生物合成途径的全景式认识,应用基因工程改良种子油品质和价值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本文分析了种子油及脂肪酸合成调控机制的复杂性,论述了转基因提高种子油及高营养品质脂肪酸含量和培育能大量合成积累工业用脂肪酸的油料作物的技术策略、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种子油 脂肪酸 代谢调控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