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I.母本移栽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时期
《贵州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 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 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增产率仅为 0 .7%~ 2 .0 % ,效果不显著 ,但密度加大 ,拔除可育株工作量增加 ,投入加大 ,比较效益降低 ,合理的密度以 6 0 0 0~ 80 0 0株 /6 6 7m2为宜 ;拔除可育株时期在蕾期比在临花期提高制种产量达 17.3~ 2 0 .4 kg/6 6 7m2 ,增产率 30 .5 %~ 36 .6 9% ,增产效果极显著。因此 ,蕾期是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拔除可育株的最佳时期 ,特别是母本种植密度较大时更应掌握在蕾期尽早拔除。其技术已在制种区得到普遍应用。


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
《矿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对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N2O释放通量的田间观测,研究了气候、农业活动和土壤性状对田间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适宜于反硝化作用进行时,降雨事件与N2O季节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响应关系;形成N2O释放峰的最佳WFPS在48%~80%,气温在15~25℃;自然土壤冬春季N2O释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施肥增加了土壤N2O释放峰的强度,而翻耕能形成弱的N2O释放峰,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微弱差异对N2O的释放产生长远影响,三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有效N含量间不存在直接的定量关系.


贵开路岩石边坡人工复合基质法绿化技术初探
《贵州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采用人工复合基质法对公路岩石边坡进行绿化 ,覆盖率达 80 %以上 ,解决了公路两侧较陡的岩石边坡绿化难题


不同条件对香料砂仁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贞丰县人工栽培香料砂仁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香料砂仁的适宜种植条件为年均温 17℃ ,≥ 10℃活动积温 6 0 0 0℃ ,年降水量 10 0 0 mm以上地区 ;土壤为砂质壤土、石灰土 ;在无荫蔽条件下 ,按行距 10 0~ 12 0 cm,穴距 80 cm规格种植 ,产量最高达 2 6 6 7~ 2 773kg/ 6 6 7m2 ;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为 K>N>P,栽培中要注重钾肥施用和叶甲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