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沧州地区土壤干旱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的初探
《土壤通报 》 1988
摘要:本区水资源发生严重危机,土壤干旱成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干旱的原因除天然降水减少以外,还有过多的排走地表水,超量开采地下水,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水分收支不平衡等原因。解决土壤干旱的途径,以利用好天然降水为上策。将有限的自然降水尽可能地多蓄入土体中,将渗入土壤之中的水分尽可能地减少非生产性消耗。本文还介绍了几种具体的有效措施。


利用环境及基因型控制作物同化物的分配
《河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以小麦、水稻、高粱为试材,应用不同的基因型,分析环境控制同化物积累、转运,利用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在温室两种土壤水分(淹水和非淹水)状况下,单种小麦或水稻,或将两


蓖麻蚕休眠研究三十年
《河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我所近三十年在蓖麻蚕休眠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是:创立了蓖麻蚕休眠驯化法,奠定了温带广大地域蓖麻叠留种自繁的基础,并为纯多化性昆虫人为导致休眠虫态开辟了新途径;培育出蓖麻蚕越冬新品种,国内24个省、市引种繁殖,并向国外出口了本品种;探明了蓖麻蚕休眠发生规律,给生产上控制化性提供了依据;研究了蓖麻蚕体眠的生态条件,解决了保种越冬枝术;进行了蓖麻蚕休眠越冬生理研究,从机理上阐明了人为调控化性的可能性。


低酚棉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简报
《中国棉花 》 1988
摘要:本试验于1985年进行,利用18个低酚棉品种(系)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初步找出了影响低酚棉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低酚棉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冬小麦不同种质资源筛选鉴定简介
《河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自1980年以来,我所冬小麦品种资源课题组从9个省,市34个小麦育种单位,搜集国内外冬小麦种质资源1638份,针对我省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经过8年的观察、鉴定、筛选出十大类型548份较优良的亲本材料。为交流亲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现把筛选的优良材料按类别重点介绍如下:一、矮秆资源:共筛选出综合性状较


避免遗传相关系数大于“ 1”的统计模型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用方差—协方差分析估计某一样本两个性状的遗传相关时,经常会遇到相关系数大于“1”的情况,从而造成遗传相关阵是非正定的.研究查明,这是由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过大所造成的偏倚.作者将G×E剖分为遗传的和环境的两个部分,修改了常规的统计模型,可以避免遗传相关系数大于“1”的情况.


甘薯“计划集团杂交”育种法研究初报
《农业科技通讯 》 1987
摘要:国内外开展甘薯杂交育种工作数十年以来,主要采用选配单交组合人工授粉制种,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杂交种子。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我国育种单位从自然放任授粉的杂交材料中,曾选育出如烟薯3号、浙薯1号、福薯87、青农2号、冀65—2等不少优良新品种(系)。美国 Afred Jones 和日本四方俊一利用放任授粉设计的"随机杂交集团"育种,经多年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放任授粉选择受精优越性的表


冬小麦杂种后代灌浆速度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为了研究冬小麦杂种后代灌浆速度遗传规律,我们从三个角度,十五种双亲灌速组合类型,分析了灌浆速度的遗传特点和遗传参数、不同双亲灌速组合类型对后代灌速的影响及其亲子关系密切程度;同时还对灌速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速为数量性状、不完全显性,呈现细胞核遗传和明显的“倾快”现象.后代灌速受双亲灌速共同作用,其中快亲起主导作用,慢亲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双亲差异愈小,亲子关系愈密切;其中双亲灌速平均值与后代的关系皆比母与子、父与子密切:而父与子较母与子关系密切.灌速遗传力较高,在早代进行个体定向选择,可望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欲提高灌速,要注重千粒重、功能叶面积、株粒重的选择,同时兼顾灌浆时间、株穗数、株粒数的选择,使其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综合分析,以双亲灌速快,且灌速差异中等偏小,快速亲本作父本的组配形式为最好.


麦茎叶甲在沧州大发生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麦茎叶甲(Apophylia thalassinaFald),俗称小麦钻心虫、小麦金花虫。山西南部至甘肃平原一带发生较重,曾有报道,在沧州地区从未造成严重为害,但1982年以来为害日趋严重,1986年全区发生2万亩,其中1千余亩绝收。 形态识别:成虫为翠绿色甲虫,体长


玉米多胞质同核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地育成了两组玉米多胞质同核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护系和恢复系.不育系不育性与抗病性稳定,杂交组合的恢复性、产量和抗病性表现优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