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优良自交系埃1278C、埃1278C—2与海7—1的选育及其抗病性鉴定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本研究自1969年开始,应用一环系和二环系选育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到1973年先后育成了两个白粒马齿型和一个黄色硬粒型优良自交系.这三个自交系产量高,配合力好,综合性状优良.根据在室内和田间抗病性鉴定的结果,它们的抗大小斑病性类似或优于抗病系330,525,C103,MO17;埃1278C—2的抗小斑病性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还就选育抗病系的方法和早代测定配合力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应用卫星磁带(CCT)字符图进行县级土壤调查和制图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对试验区卫星磁带进行单波段、聚类、增强、比值、消减等电算机光谱数字处理,并打印成各类光谱数字字符图,筛选与试区地貌、土壤信息相关性强的字符图,经平面几何校正并着色成“彩色字符平面图”.按照准备工作、路线踏勘、室内预判、样区详查建立解译标志、室内详判勾绘图斑、野外核实、转绘成图量算面积等调查、解译、制图步骤,完成试验区土壤解译制图.试验结果证明,卫星磁带字符图用于土壤调查和制图,能够满足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规范要求,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县级中比例尺土壤调查与制图,为今后土壤资源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字化处理图件.


河北省小麦的营养品质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2011份小麦育种资源及近年来区域试验和高代材料蛋白质、氨基酸的分析,看到了河北省目前小麦的营养现状;2011份材料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57%,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35%.从所分析的材料来看,地区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廊坊地区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一般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冷凉、潮湿等因素会使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指出全省应开展协作,广泛地交流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蛋白质遗传力的研究,争取早日在育种上取得突破.


扑海因在苹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扑海因是新一代广谱杀菌剂,它既可抑制孢子的滋长,也可控制菌丝体,对苹果早期落叶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制定扑海因在苹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尽快应用于生产,1985—1986年我们对该药剂在适用作物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田间试验 为了明确扑海因在苹果中的消解规律,选六株生长一致的苹果树,每两株为一个重复,浓度为2000ppm,六月下旬一次喷药,分期采样.为了确定安全间隔期,残留动态试验设1000ppm和2000ppm两个施药剂量,每个剂量又设三、四、五次喷药,三次采样.


河北土壤铜的含量和分布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河北省土壤铜含量丰富.全铜平均25.4ppm,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DTPA—C_u)平均1.17ppm,<0.5ppm低铜土壤只占耕地总面积的6%.高铜土壤多分布在城镇郊区、洼淀和矿区土壤上.铜在剖面中以淋溶为主,表层富集过程非常微弱.土壤铜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在成土过程中其数量变迁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PH等有关.


河北省土壤铁的含量与分布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河北省土壤全铁平均含量为2.71%,低于全国平均值(3%)和世界平均值(3.8%).土壤有效铁(DTPA—Fe)平均值为8.2ppm.全省1/6耕地土壤有效铁低于4.5ppm,近2/3耕地土壤有效铁处于4.5—10ppm之间.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对土壤铁消长的影响.铁对植物的有效性与锰关系密切.供铁丰富的土壤,也可能由于锰铁比例失调,导致植物发生缺铁症.


鸭梨叶片和果实中钙素含量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园艺学报 》 1987
摘要:试验利用60株鸭梨树,分为四组采样,定期测定其叶片及果实的钙素含量。经过两年重复试验发现,叶片中的钙素含量年周期变化表现为从展叶至落叶前不断增加的形式;果实中的钙素含量,从座果至采收其百分浓度表现为降低趋势,尤以盛花后10~30天内降低速度最快;其单果含钙量的增长速率则反映了果实生长的全部时期中钙素都能进入果实,尤以果实生长的中后期为多,90%以上的钙是在盛花后60~140天进入果实的;单果含钙量的增长速率也反映出果实中的钙素可能向树体倒流。单果钙素增长量与其干物重增长呈高度正相关。


黑龙港潮土区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87
摘要:黑龙港地区广泛分布着潮土类。试验在旱地田间,通过工程措施断绝了地下及周围的毛管水联系,保持了土壤原状结构。经过三年连续观测发现:1.休闲地田间实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2.地面实际蒸发量的高峰不是在春季而是在雨季7、8、9三个月,蒸发强度和表土含水量成直线正相关。3.土壤水分消耗量最大的是棵间蒸发,占作物总耗水量的61.2—77.4%。4.130厘米以下的土壤水分对作物只能维持最低生命,而对形成产量作用甚微。5.正常降水的年份,小麦和夏播作物两季耗水总量超过年降水量104.7—113.7毫米,干旱年份超过159.2毫米,浅层地下水位将继续下降。


土壤供磷水平与冬小麦合理施肥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因土施肥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土壤肥力水平.根据我们按统一方案进行的多年多点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认为,土壤诸养分中速效磷含量的高低与产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y=8.25+62.46logP r=0.8618~(**)(y为产量百分数,p为土壤速效磷测试值),所以用土壤速效磷含量做为土壤肥力指标之一在河北是可行的.根据不同土壤供磷水平配置了三个肥效方程,算出不同供磷水平土壤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和氮磷肥施用比例,也可预测产量幅度.本试验结果从宏观上提出了河北省冬小麦施肥配方,对指导小麦科学施肥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国家安排生产和调配化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种玉米螟生物测定的新方法
《昆虫知识 》 1987
摘要:生物测定是比较各种药剂对某一昆虫毒力的主要方法。生物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实验方法。多年来,对玉米螟的生物测定一般都是将玉米叶浸沾于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晾干后饲喂幼虫,然后观察死亡率。用这种生物测定法,由于多数幼虫生长不大健康,空白对照组的死亡率往往超过25%以上,因而所得实验结果难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测试药剂对玉米螟的实际效果。为了改进对玉米螟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以提高研究水平,我们摸索出一种用半人工饲料和测试药剂相混合的对玉米螟幼虫的毒力测定法。用这种测定方法,空白对照组中的幼虫生长健康整齐,自然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