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湖羊早期妊娠的子宫内环境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湖羊多胎的机理,以新疆军垦型细毛羊为对照,研究了江苏湖羊妊娠43d的子宫内环境。结果显示,湖羊的胎儿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新疆细毛羊(P<0.05),两者的胎儿体长和胎膜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湖羊子宫质量和子宫腺体内外径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但子宫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新疆细毛羊(P<0.01);湖羊子叶RNA/DNA比值和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而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新疆细毛羊(P<0.01),子叶数量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湖羊高产可能与其胎儿个体较小而子宫容量相对较大,子宫腺体腔大而营养物质相对丰富,子叶细胞活动旺盛而转运物质功能较好使多个胚胎能较好的存活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棉花脱叶与催熟应用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化学脱叶是在收获前促使棉株绝大部分叶片尽快脱落的一种技术,可以提高机械采收的作业效率并降低籽棉的含杂率。脱叶剂的直接作用以及脱叶后田间通风透光状况的改善,促进棉铃的开裂。而化学催熟即是应用催熟剂解决棉花的后期晚熟问题,尤其在气候异常多变的收获季节。棉花化学脱叶、催熟保障机械采棉,对新疆棉区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提高我国原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为重要。【方法】对国内外现有的棉花脱叶剂进行筛选,筛选最佳脱叶剂产品,研究添加有助剂的棉花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和产量等影响。【结果】北疆棉区机采棉田的化学脱叶与催熟技术是:适宜施药期为8月底9月初;筛选配方为(1)675g/hm2真功夫+助剂有机硅225 mL/hm2+乙烯利2250 mL/hm2;(2)675g/hm2新产品+助剂888A 225g/hm2+乙烯利2250mL/hm2;(3)600 g/hm2真功夫+助剂888A 225g/hm2+乙烯利2250mL/hm2。【结论】脱叶剂效果除了与脱叶剂用量、喷药时间(温度)等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棉花品种有关。在喷洒同等药量的情况下,脱叶率彩色棉品系远远低于新陆早13号,说明脱叶率不仅和温度等因素有关,还和棉花品种有极大关系。筛选出适合机械采摘的棉花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下滴灌不同水量与播种方式下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改变传统苜蓿制种模式中水资源浪费的现状。【方法】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水量与播种方式,研究地下滴灌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1)地下滴灌条件株高随着配水量的增加而增高,株高与单株种子产量呈正相关,R=0.449 420,P<0.01。(2)花序数/枝条(X2)、豆荚数/花序(X3)籽粒数/豆荚(X4)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8 275、R=0.830 400、R=0.925 693,P<0.01。种子产量回归方程为:Y=-2.677+0.025X2+0.136X3+1.712X4。(3)处理组合T3W1(40~80 cm宽窄行播种,灌水量达相对田间持水量65%~80%)。【结论】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1.17 g,并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及模式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大豆1号、中黄35为材料,通过2006、2007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大豆氮磷钾吸收动态及模型,并比较了年份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大豆植株叶片、叶柄、茎秆的N和P2O5含量在年度和品种间的变化趋势没有大的区别,2006年新大豆1号K2O的浓度一直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与2006年相比,2007年N、P2O5和K2O的吸收时间明显前移;新大豆1号每生产100kg籽粒2a平均需N素8.28kg,P2O50.78kg,K2O8.25kg,中黄35为N8.13kg,P2O50.58kg,K2O4.38kg。与其它地区的结果相比,N的摄取量相当,P2O5只有三分之一,K2O的摄取量是内地的2倍;新大豆1号对K2O的需求明显比中黄35偏多。N、P2O5的最快积累时间为出苗后第70~84天,其绝对含量的积累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加以描述。结果证明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主要养分特别是P2O5和K2O的摄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绵羊附红细胞体四季感染调查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实验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新疆7个绵羊主要养殖区绵羊血样850份。【结果】新疆绵羊群体中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感染率达到97%,PCR检测感染率为75%;一年四季均有感染,季节性流行不明显;区域之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感染强度多为中、轻度感染,而重度感染有两个小高峰,分别在5月到6月和11月到12月。【结论】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存在严重感染;季节转换和饲草料结构的变化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提供人类植物蛋白和油料以及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作物,但由于不适合做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系统,其基因组信息尚不丰富。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大豆大分子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该文综述了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大豆综合蛋白质组学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同时讨论了大豆蛋白质组数据库,并对大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组学 2D-PAGE MALDI-TOFMS 蛋白质组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顶后棉花倒四叶内源激素的变化及与早衰的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打顶后倒四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分析激素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结果表明:(1)打顶能改变倒四叶中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和ABA(脱落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在72 h内和对照有显著差异。(2)打顶后涂抹NAA(萘乙酸)不能完全取代IAA的作用,但能明显改变IAA、CTK和GA3(赤霉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保持ABA含量的稳定。(3)棉花倒四叶中各激素的比值在含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外用生长素能降低衰老激素和生长激素中的比值;打顶打破了这种平衡关系,大幅度增加了ABA/IAA和ABA/CTK的比值,这可能是打顶能促进棉花早衰的生理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氏莫尼茨绦虫与扩展莫尼茨绦虫的形态学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染色制片的贝氏莫尼茨绦虫与扩展莫尼茨绦虫进行形态学观察与比较,以探寻其种间分类鉴定的新依据。【方法】采用苏木素染色法,将采集的绵羊莫尼茨绦虫染色制片,以节间腺为分类依据,将贝氏莫尼茨绦虫与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类后,分别各选取10条进行形态结构测量与比较,同时对两种绦虫的生殖器官和节间腺进行了对比观察与测量。【结果】两种莫尼茨绦虫的长度和宽度,头节、幼节、成节、孕节的长度及宽度,吸盘直径,卵巢、卵黄腺、生殖腔形状及大小均有差异。【结论】两种莫尼茨绦虫部分形态结构、生殖器官形态结构可以作为种间形态学分类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