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环腐病菌Real-time Taqman-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中国马铃薯 》 2010
摘要:本研究根据环腐病菌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马铃薯环腐病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可以准确、稳定、定量的检测出样品中最低浓度为1fg·μL-1(即3.21×103copies·μL-)1的目的基因,检测极限可以达到几个拷贝。该检测体系可对马铃薯环腐病菌进行微量检测,对于保证马铃薯各级种薯、商品薯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 环腐病菌 Real-time Taqman-PCR


一种新发生的大豆茎枯病病原菌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了一种新发生的大豆茎枯病病原菌。在酸化PDA培养基上所有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呈密集的卷毛状,有时部分区域显黄绿色;培养基背面开始无色,随后产生大的、扩展的黑色子座。在接种的大豆茎秆上产生大小不等的黑色子座和分散的分生孢子器。共产生2类分生孢子,其中α型分生孢子丰富,无色,单孢,椭圆至纺锤状形,大小4.05~7.57μm×1.48~3.25μm,含2个油滴;β型分生孢子极少见,无色,线形。在培养基及大豆茎秆上未发现有性态。致病性测定表明选择的分离物引起合丰25大豆100%植株发病和种子腐烂。用AluI、RsaI和HhaI酶切通用引物对ITS4/ITS5扩增的rDNA-ITS产物,所有分离物都产生与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的酶切谱带;序列比对发现测序的2个分离物ITS序列与GenBank中9个P.longicolla分离物ITS序列100%同源。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大豆田间发现P.longicolla,而且能引发严重的大豆茎枯病。
黑龙江省胡麻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麻业科学 》 2010
摘要:胡麻种植作为黑龙江省的新兴产业,其面积、单产、总产皆呈递增趋势。本文就我省胡麻种植经验进行总结,为我省胡麻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东北山定子野生种群考察及其自然变异多样性分析
2010 CSCD
摘要:布于大兴安龄西南麓的东北山定子野生种群,主要在海拉尔河、根河、伊敏河、雅鲁河流域;集中分布于海拉尔的黑羊站、蒙古屯、哈克镇的山谷间与草原半湿地,面积约200km~2;核心区为北纬49°11.594′,东经120°11.940′,海拔620m-670m,处于原始野生状态分布,但遭人、畜破坏及虫害较重。树龄从1年生至150余年生均有,30-40年生占37%;调查收集到103份不同变异类型表明:树姿以直立型与开张型为主,垂枝型占14%;株高与冠径均以正E态分布为主,矮生型占19.79%;果实颜色变异类型较多,果实浓红型占43.8%,黄色与紫色类型分别占4.5%、3.2%;果实酸、酸甜、甜酸共占总群体...
不同处理对草坪草生长速度的影响
《中国园艺文摘 》 2010
摘要:从2010年4月开始,在北京丁香园小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草坪草生长速度的影响。以高羊茅草坪为例,不同施肥种类:尿素、磷酸二铵、包裹型草坪专用肥(10g/m~2的等N量分别施入),以及不同施肥时期对草坪成坪速度的影响。试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方面包裹型草坪专用肥肥效最长,施用后草坪分蘖密度和地下生物量适中并且变化较平缓,而草坪在每月均有养分供给的平均施肥情况下质量表现优于春、秋2次施肥的处理,草坪草生长较为平缓,有利于草坪草健康生长。


我国北方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北方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79对SSR核心引物目录中,选出43对引物对5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3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自交系划分为兰卡斯特群、瑞德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和综合种群5个类群。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