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石榴新品种 青皮软籽石溜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8

摘要:青皮软籽石榴原产于四川省会理县,是从该县最古老的石榴栽培中选出的优良品种。该品种1987年经过国内专家鉴评,认定为国内最优良的石榴品种;1990年经国家农业部化验分析后,定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同年农牧渔业部热作司、农垦局副局长王宝宫率领南亚热带作物考察团到该县考察,评价青皮软籽石榴是特大果型品种:1995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是石榴中唯一获得金奖的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党参提高鸡细胞免疫的试验

中国家禽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将黄芪、党参制剂、黄芪党参合剂及卡介苗鸡体注射后3d和6d采血分离白细胞,进行玫瑰花环(ERFC)试验,其四个实验组所得结果经T检验,除黄芪组外,其它三个实验组的免疫活性细胞均有显著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杂种优势的研究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杂种优势研究采用四种优势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不同株系所配制的组合优势不尽一致,在11个性状中,产量、主花序有效角、千粒重、角长均有较强的优势;单株有效角、角粒数为负优势,杂种的分枝部位升高,这。个性状与三系杂种优势研究结果相反;通过选择新父本,有可能得到优势更强的新组合。油研7号在长江流域各省试验示范,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潜力,且适宜棉油、稻油两熟和稻稻油三熟制种植,是双低油菜生产较理想的推广品种。

关键词: 双低 杂交油菜 油研7号 优势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及施氮、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有效花朵数和结荚率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1998

摘要: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有效花朵数和结荚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效花朵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交互作用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三因子对有效花朵数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钾肥。对结荚率的影响中,仅有施氮量的二次项作用效应达极显著水平。高产的油菜群体,不仅有效花朵数多,而且结荚率也高。

关键词: 有效花朵数,结荚率,回归设计,数学模型,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早熟发育特性及其遗传育种研究回顾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回顾各小麦早熟性发育及其遗传与育种研究主要进展,其中包话早熟品种的发育类型,早熟性状的表现,熟性遗传,叶穗花的发育生物学,贵州生态区早熟高产育科理论及其模式、途径等。

关键词: 冬小麦 早熟性发育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橘园树冠对间作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19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1601AB的发现及初步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1998

摘要: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757A为母本与常规双低品系601杂交,经威宁夏繁加代,于F3代自交株行中发现6株不育、3株可育、3株半不育的株行,经4年8代选育,育成了不育株率达75%左右的株行材料,并保持原隐性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彻底、恢复源广等特点;该材料中的可育株能使其它育性分离为1∶1的隐性核不育株达到并保持75%左右不育株率的育性分离,同时它具有低芥酸、低硫甙的品质性状,为优质杂交油菜育种提供了一个新不育源,丰富了细胞核不育基因库。

关键词: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1601AB,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角果数影响的研究

作物研究 1998

摘要:1996年,以油研7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油菜群体角果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群体角果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密植增角夺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群体角果数与群体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96**)。每公顷要获得3000kg以上的产量,其群体角果数应在8032.5万个以上,每公顷要获得3750kg以上的产量,群体角果数应在9190.5万个以上。

关键词: 油菜,栽培,群体角果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延季栽培技术研究

耕作与栽培 1998

摘要:选用5个玉米品种,于1996年7月5日在关岭县每隔10d播种1次,共播6次,进行品种比较及延季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可以进行延季栽培,时间以7月中旬较好,品种以掖单13号、黔原单3号、筑糯1号为宜,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延季栽培 播种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耕作与栽培 1998

摘要:为了探索安顺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玉米品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和叶面肥喷施浓度4因素各具3水平的正交试验。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安顺不同栽培玉米品种间实行育苗移栽产量差异显著,黔原3号、兴黄单89-2生产力较高;移栽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玉米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栽培模式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