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穗重、生物产量和穗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穗重、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三者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遗传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对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的选择来间接提高穗粒重,进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 2010
摘要:马铃薯是新世纪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全世界2/3以上的国家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居第四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


浅谈虚拟农业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
《农民致富之友 》 2010
摘要:1 虚拟农业概述1.1 虚拟农业涵义虚拟农业是指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资源高效利用等)为核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环境适应、增产等为目的的技术系统。


施氮对大豆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不同的施氮量和不同时期下,通过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等仪器,测定V3、V4、V5、R1、R2、R3、R4、R5、R6、R7和R8时期大豆叶片光谱、叶绿素、叶面积和氮含量,研究大豆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施氮水平对大豆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今后研究大豆的各项生理指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对大豆叶面积、氮素和叶干重的影响趋势一致,即N2>N1>N3>N0,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AD值的分析结果表现为N3>N2>N1>N0,差异极显著。


黑河市耕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就黑河市目前耕地土壤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以简述,其中农药、化肥污染和人为因素正在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质量,强调了改善现有土壤状况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


科学开发益生菌饲料添加剂降低畜产品药残
《中国畜牧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数十年以来,国际上以抗生素、防腐剂为主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为畜牧、家禽、水产等养殖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效益。然而,随着这些化学药品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生素在畜禽鱼产品中的残留及二重感染等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担忧。许多国家已禁止或限制抗生素、防腐剂作为饲


面粉品质与饺子皮品质性状间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面粉特性对饺子皮品质的影响,为改良饺子皮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中国和加拿大小麦品种及澳大利亚和美国商业小麦及中国商业面粉共计15份样品,进行面粉理化指标、直链淀粉含量、快速黏度仪(RVA)等参数测定,并对饺子皮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参数与生饺子皮色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0、0.55、0.47,P<0.05),与熟饺子皮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5、-0.59、-0.48,P<0.05);最大拉伸阻力与生饺子皮色泽、熟饺子皮表观和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4、0.72、0.67,P<0.01),与熟饺子皮弹性和硬度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1和-0.72,P<0.01)。淀粉含量与饺子皮的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P<0.01),直链淀粉含量与饺子皮的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5),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及峰值时间显著影响饺子皮黏性(r分别为0.61、0.54、0.53,P<0.05),稀懈值显著影响饺子皮的硬度(r=0.58,P<0.05)。【结论】面团强度指标对饺子皮弹性和硬度评分具有负向作用,对饺子皮外观起正向作用。高淀粉含量能降低饺子皮硬度和黏性,直链淀粉含量越低,饺子皮弹性越好。


种子企业网站建设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种子世界 》 2010
摘要:1种子企业网站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农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产生了重大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目前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于元分析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QTL的整合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4年发布的大豆公共遗传图谱soymap2为参考图谱,共搜集整理了自1994年以来已报道的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相关的151个QTLs,通过BioMercator2.1和公共标记将相关QTLs映射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上,并利用元分析技术发掘"真实"QTL。本文共发掘出与抗大豆胞囊线虫1、2、3、4、5和14号生理小种相关的16个"真实"QTL,其中有四个位点的图距小于1.5cM,一个位点的图距小于5cM,分布于A2、E和G连锁群,其中G连锁群上5.11cM处的定位区间包含已报道的Rhg1位点;发现在G连锁群上有一个定位区间控制1,4号生理小种,在B1连锁群上有一个定位区间控制2,5号生理小种,可见这些位点具有兼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