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用夏毛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菜用毛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用毛豆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量不断扩大,在发展“一优二高”农业和创汇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毛豆品种基本上是春用品种,夏季栽培表现耐热性差,生长势弱,产量降低。


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用 7个米质有明显差别的不育系与 7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杂交水稻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度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 ,而糙米率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这些性状中遗传变异则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以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 ,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间接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这 3个碾磨品质性状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对整精米率影响起着首要作用的为精米率 ,其次为整精米粒宽 ;对垩白率只有糙米率和整精米长宽比起显著作用 ;整精米粒宽对整精米长宽比影响最大。选择整精米长宽比大的材料对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选择14个优良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粒长、粒宽、长宽比、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单株有效穗、主茎剑叶长,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测定的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仅穗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受不育系的影响略大。(3)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以浙农8010A、协青早A和全龙A较好,恢复系以J413、明恢63选、95 13和M105较好。(4)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各性状均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型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氨基酸铁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及组织中沉积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03
摘要:本试验用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氯基酸螯合铁(以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为代表)的吸收特点。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铁的吸收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分钟)血液中59Fe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分钟(试验结束)时不同组织器官中59Fe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铁含量以及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赖氨酸和甘氨酸都能促进大鼠对铁的吸收。②与相应摩尔浓度的氨基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相比,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能更有效地被大鼠吸收。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认为,氨基酸螯合铁都是一种优秀的铁添加剂。从本试验结果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结扎十二指肠段灌注技术不失为一种研究动物对微量元素吸收情况的理想试验手段。


台湾水果出口检疫技术的开发状况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 2003
摘要:台湾的水果种类丰富,品质和风味优良,但由于台湾是桔小实蝇(Dacus dorsalis Hendel)及瓜实蝇(Chaetocl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发生区域,水果的出口受检疫标准的制约。为打开水果出口局面,1969年台湾开发了二溴化乙烯(EDB)处理柑桔类的技术,使其柑桔类果实可以出口日本。其后,因发现EDB有致癌性,自1987年开始,在对日出口的鲜果检疫处理中,全面禁止使用EDB。为此,台湾开始积极开发取代EDB处理法的新检疫法。1997年,台湾开发出了无残留毒性的物理性蒸热处理、低温处理及蒸热-低温复合处理等技术,应用于文旦、柚、椪柑、荔枝、杨桃、杧果和葡萄等多种鲜果的防疫,获得了进口国的认证,实现了对日、美、韩等国的鲜果出口。1 影响检疫处理技术开发的主要因子 要建立适当而有效的检疫处理系统,除了下述


设施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
《西北园艺 》 2003
摘要: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2002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评审。1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类型。长势偏中,茎秆稍细,叶子稀疏,叶片较小,有利密植。早熟性突出,高产稳产。开花早,7叶着生第1花序,比同类品种早7~10d(天),早期产量高;花序间隔3叶,坐果性佳,连


863大麦育种研究进展
《大麦科学 》 2003
摘要:“十五”国家 86 3课题“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实施一年来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出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 1个、参加省级区域试验并增产极显著的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系各 1个 ;筛选与创制出优质、抗病、抗逆等各类育种材料 12份 ;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2 0万hm2 ,建立了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及中试示范基地 ;构建了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程序 ;在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材料筛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啤用品质、抗赤霉病、抗逆育种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