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体可溶地膜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固体可溶地膜在鲜玉米、四季豆、番茄设施蔬菜上应用具有保水、防草及增产效果。以喷施清水为对照 ,2 8d内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 1.8% ,49d内防草效果在 10 %左右 ,鲜玉米、四季豆和番茄分别增产 18.0 %、9.0 %和 12 .1%。


大麦苗期耐湿性的鉴定筛选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对大麦苗期进行田间淹水试验,并用株高湿害指数、单行穗数湿害指数、单行穗重湿害指数、单行秆重湿害指数及其构成的综合湿害指数作为耐湿性的鉴定指标。不同基因型间、皮麦和裸麦间、二棱和多棱间的苗期耐湿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除了株高湿害指数与单行穗数湿害指数之间相关不显著以外,其它各项湿害指数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湿害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大麦基因型间苗期耐湿性的差异;各单项湿害指数对综合湿害指数的贡献率从大至小依次为单行穗数、单行秆重、单行穗重和株高。初步筛选出一批耐湿性较好的品种资源。


水稻稻瘟病菌胁迫应答cDNA片段的表达及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稻瘟病品系 G2 0 5为材料 ,应用 c DNA微阵列分别获得了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含 NBS- L RR的 c DNA克隆 (暂命名为 RIM1,rice induced by Magnaporthe grisea)和一个受稻瘟病菌抑制的编码腈水解酶 (Nitrilase)的 c DNA克隆(暂命名为 N IT) ,并通过 Northern得到证实。RFLP分析将 RIM1和 N IT分别定位于水稻第 2和第 3染色体上 ,它们均位于控制水稻稻瘟病部分抗性 QTL区间
牛活体卵母细胞的采取及早期受精卵获得技术的研究
《浙江畜牧兽医 》 2003
摘要:从牛活体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 )供试奶牛前后两次采卵的最短间隔为 6d,采集回收卵子数最多为 2 2枚和2 1枚 ,最少为 3枚和 5枚 ;(2 ) 2头供试奶牛采集回收卵子平均为 1 0 .72± 1 1 .6枚 /次和 1 0 .5± 7.5枚 /次 ,A、B级卵子比例分别为 70 .34% (83/ 1 1 8)和 61 .88% (1 38/ 2 2 3)。(3)受精后 48h观察卵裂结果 ,分别为 45.76%和 32 .38% ,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2 9.66%和 2 0 .95%。


柑橘完熟采收增糖效应及其机理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完熟采收对宫川温州蜜柑果实精积累影响和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分配特性及运输机制。结果表明:完熟采收可使柑橘汁囊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明显提高。光合产物主要通过背维管束输入汁囊,完熟采收期间分配到汁囊的光合产物占整个果实18%,而分配到可食组织(维管束+囊瓣皮+汁囊)的光合产物却超过60%。从着色期到完熟采收期,维管束到囊瓣皮再到汁囊存在一个由高到低的~(14)C光合产物的放射性比活度梯度,其中从囊瓣皮到汁囊的梯度都随汁囊糖积累而稳步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完熟采收有利于提高果实含糖量,光合产物通过存在于运输路径中由高到低的光合产物梯度推动而持续输入汁囊是完熟采收增糖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病毒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东省玉米矮花叶病毒原分离物(SD)进行了寄主范围、血清学等普通生物学鉴定,测定了该病毒的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该病毒基因组RNA由9596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3′-polyA的长度),整个基因组按一个ORF编码一个306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序列比较表明,该病毒分离物(SD)与玉米矮花叶病河南分离物(HN,EMBL登录号:AF494510)核苷酸全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 2%,与已报道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7个分离物同源性也高达79 5%~98 2%,但与玉米矮花叶病毒保加利亚分离物(MDMV-Bg,AJ001691)和高梁花叶病毒萧山甘蔗分离物(SrMV-XoS,AJ310197)的同源性仅为67 8%和69 3%,与约翰逊草花叶病毒(Z26920,JGMV)差异最大。系统进化树分析也表明,该病毒与SCMV分离物位于同一进化簇,而与MDMV进化关系很远。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原 甘蔗花叶病毒 基因组全序列 序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