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防治蜗牛、蛞蝓(鼻涕虫)新法
《农技服务 》 1997
摘要:蜗牛、蛞蝓是烟草、蔬菜、草本水果、水稻、花卉等多种作物的有害软体动物,特别是在烟区和老蔬菜区域的苗期和移栽期危害严重,时间主要在春、夏、秋湿度较大的季节发生普遍。蜗牛和蛞蝓的危害主要是用齿舌刮食叶、茎、芽、种子。严重时将苗咬断,造成缺窝断苗。另外它们在植株上爬过的地方由于分泌物的原因,在叶面上可能出现黄焦斑,直接影响烟叶和菜叶的品质。


粮菜兼用型大豆黔豆5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黔豆5号系以湘春豆10号为母本,浙春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5年7代选育于1989年育成的高产早熟粮菜兼用型大豆新品种。省区试单产为1261kg/hm2,比对照品种安豆2号增产12.8%;生产试验1705kg/hm2,比对照品种大白豆、五月拔等平均增产19.1%。早熟8.1d。表现抗倒伏、粒大饱满、品质优良,适宜用作蔬菜青豆及加工豆腐。1996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黔豆5号,可在贵州省中、西部海拔1000~1500m地区推广。
关键词: 大豆,品种选育,黔豆5号


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的合理产量因子构成初探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杂交稻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是增产组合与对照相比,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靠穗粒数的增加,提出新组合选育合理的产量因子构成为早中熟组合有效穗310万/hm~2以上,穗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迟熟组合有效穗300万/hm~2左右,穗粒数120粒以上,千粒重28克左右。


大白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向白菜型油菜上转育的遗传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白菜的显性核不育基因向白菜型油菜上转育,成功地育成了白菜型油菜3种不育系。其配合力测定的总趋势:甲型不育>全不育>乙型不育。经遗传分析、选育,找到了上位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Ms),它对核不育基因(Sp)具有上位恢复作用。育性是由2对显性核不育基因(Sp-)和上位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Ms-)控制的。并弄清了其相应遗传模式。


高产小麦新品种——贵麦2号
《农技服务 》 1997
摘要:贵麦2号(见中心彩页)小麦新品种,于1993年经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白壳、红粒、顶芒,株型紧凑,分蘗性强,成穗率高,属半冬性高产、质好、抗病性较好、适应性较广的中熟品种。成熟时落黄正常,秆壮较抗倒。在一般肥水


贵州南部山区油料作物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研究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在贵州南部山区搜集到油菜、大豆、苏子、向日葵、花生、芝麻,蓖麻种质资源507份,并对其进行了农艺性状和部分品质性状、部分作物的脂肪氧化酶、酯酶同工酶等初步鉴定,了解到各作物的分布规律,发现了贵州南部油料作物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比较高,大量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发现了六棱紫苏、超抗旱野苏,高蛋白、低脂肪向日葵,脂肪氧化酶缺失体大豆等珍稀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


从立体生态气候看贵州大白菜周年生产的品种布局与技术措施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大白菜集中产于秋冬春三季,全年上市量约占年蔬菜总过的1/3,居各种蔬菜产量之冠。因此,贵州大白菜周年生产的均衡失调与丰产歉收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春、秋、冬“三淡”和灾年表现尤为突出。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和贵州生态气候特点,结合群众四季栽培经验,将大白菜周年生产的技术措施及品种布


黔油10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对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0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株高和角粒数是影响该品种产量的主导因素,与对照蜀杂1号相比,黔油10号的产量构成更趋合理。应用产量主效应值、离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分析确证:黔油10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宜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关键词: 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丰产性,稳产性


适宜贵州气温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及利用初析
《贵州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通过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贵阳的育性转换特点的分析-,结合省内不同地区的气温条件,提出在贵州利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两用核不育系,进行高海拔地区繁种、低海拔地区制种,并讨论了适宜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和地区。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气温,育性转换


猕猴桃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的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猕猴桃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的研究*刘晓燕(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贵阳550006)STAGEOFFLOWERBUDDIFFERENTIATIONOFCHINESEGOOSEBERRYLiuXiaoyan(HorticultureInstitut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