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作物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ADAA模型(加-显-上位性效应)研究了早熟陆地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5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5.7%、74.2%、39.6%和47.5%,均达到极显著;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5项性状指标的上位性效应很小或无;F1和F2品质性状无杂种优势,但有一定的群体平均优势。本试验亲本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为利用新疆早熟棉中优良材料改良其他三类短季棉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概况和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分布,以121份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包括51份农家品种和70份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单粒谷物特性测试仪(SKCS)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其SKCS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型进行了测试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硬度变化范围较大,以硬质麦为主,占61.2%。冬性农家品种籽粒硬度高于春性农家品种,冬、春小麦育成品种籽粒硬度基本相同(60.6和60.8)。新疆小麦puroindoline基因的类型丰富,共检测到野生型(Pinb-D1 a)、Pina-D1 b、Pinb-D1 b、Pinb-D1 p、Pinb-D1 ab和Pinb-D1 ac6种类型。硬质麦以Pina-D1 b、Pinb-D1 p、Pinb-D1 b3种突变类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33.8%、31.1%和28.4%。冬性农家品种含有3种类型,以Pina-D1 a/Pinb-D1 b类型居多,春性农家品种含有4种类型,以野生型(Pina-D1 a/Pinb-D1 a)为主,冬、春麦育成品种含有4种常见类型,其中冬麦以Pinb-D1 b类型为主,其频率为39.5%,春麦以Pina-D1 b(PINA缺失)类型为主,其频率为59.4%。另外,冬性农家品种中有4个品种属于Pina-D1 a/Pinb-D1 ab类型,春性农家品种中有1个品种属于Pina-D1 a/Pinb-D1 ac类型,均属硬质麦的稀有突变类型。不同puroindoline基因型的籽粒硬度大小也存在差异,其中Pinb-D1 ab突变型的硬度值最高,Pinb-D1 a最低,并且Pina-D1 b、Pinb-D1 b和Pinb-D1 p3种硬质类型的籽粒硬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Puroindoline基因 STSmarker CAPsmark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产量及相关农艺因素的关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甜玉米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穗产量与14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甜玉米的鲜穗产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粗>穗行数>生育期>鲜百粒重>空秆率>秃尖>株高>黑粉病率>行粒数>穗长>穗位>鲜出籽率>倒伏倒折率>双穗率。【结论】为了更好的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应着重对与产量关联度大的生育期、穗粗、穗行数、鲜百粒重、空秆率等性状的选择,进而选育高产甜玉米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蚜虫胁迫下棉叶光谱特征及其遥感估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0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棉蚜危害棉花的主要生育期测试蚜害后不同严重度叶片的理化参数和光谱,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蚜害棉叶理化参数和光谱反射率特征,确定了蚜害棉叶光谱敏感波段,建立了蚜害棉叶严重度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蚜害棉叶的理化参数和光谱特征明显,蚜害棉叶平均厚度,含水量,温度和叶片CHL.b均增加,叶片而平均CHL.a,CHL.a+b和Cars含量减少。不同时期、不同品种蚜害棉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均表现先升后降的特征,但不同品种蚜害棉叶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不同。434~727和648nm可分别作为蚜害棉叶的光谱敏感波段和最佳波段。基于敏感波段建立的蚜害棉叶遥感估测模型均达到显著相关,其中以(R1589-R648)/(R1589+R648)为自变量建立的估算模型精度最高,相对误差最小(0.128),可作为蚜害棉叶严重度最佳识别模型。该研究为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蚜虫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参考。
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膜下滴灌造成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棉花根系变浅造成后期早衰和残膜污染等问题,初步探索揭膜栽培棉花的方法,明确头水后揭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滴灌带浅埋的前提下设不铺膜、头水后揭膜和正常铺膜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月上旬以前覆膜增温效果显著,随着棉田封垄,头水后揭膜影响土壤含水量,但可以提高地温,显著增加侧根数,提高根系的质量。头水后揭膜和覆膜栽培的LAImax(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3.93和3.71,成熟时干物质分别为1 161.46和1 063.52g/m2,产量为5 090.4和4 855.5 kg/hm2。【结论】棉花无膜栽培,造成苗期生长缓慢,整个生育期明显滞后,减产严重。头水后揭膜,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是可行的棉花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品种春化和光周期主要基因的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新疆冬春麦区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利用STS标记对185份品种(系)的重要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品种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不同。含有春化显性等位变异Vrn-A1的品种47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5.4%;Vrn-B1为43个,占23.3%;Vrn-D1为38个,占20.5%;Vrn-B3位点不存在显性等位变异。春化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在冬、春性小麦内的分布比例也不同。在春性小麦品种(系)中,显性等位变异Vrn-A1出现的频率较高(55.3%);其次为Vrn-B1,占50.6%;Vrn-D1占44.7%。在冬性小麦中,仅有显性等位变异Vrn-B1出现,占2.0%。在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80.0%的品种(系)携带光不敏感显性等位变异Ppd-D1a;其中在春性和冬性小麦品种(系)中,Ppd-D1a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3.5%和77.0%。新疆小麦品种(系)中,存在11种春化和光周期基因显性等位变异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兵团农田土壤的钾素养分管理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加强兵团农田土壤养分的管理以提高农田钾素养分的产出效率提出建议。【方法】利用兵团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农田土壤钾素养分变化和20年来的农田钾素养分的投入状况的资料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结果】阐述了兵团农田土壤钾素含量降低及施钾增产的原因,认为兵团农田土壤钾素含量虽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与全国相比仍属于极高水平,过多的和不合理的钾肥投入不仅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还会造成钾素养分产出效率的降低。【结论】兵团农田钾肥的施用要有选择性,钾肥应该优先施用在喜钾作物和沙性缺钾的土壤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分析测试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番茄样品中的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并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浓度、pH值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分散液相微萃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的富集倍数分别为317、430、545、625,且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0.01~10mg/L)和较低的检出限(0.12~0.43μg/L),对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5.5%,用于示范区采集的番茄样品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120%。研究表明[BMIm][PF6]可有效地萃取番茄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具有萃取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以满足番茄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KAP1.3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PCR-RFLP技术和测序分析KAP1.3基因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KAP1.3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HapⅡ酶切,得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其中AA型频率为0.7550,BB型频率为0.0741,AB型频率为0.1709,等位基因A频率为0.8405,等位基因B频率为0.1596;KAP1.3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AdeI酶切得到CC型频率为0.6586,DD型频率为0.1248,CD型频率为0.2166,等位基因C频率为0.7668,等位基因D频率为0.2331。证明KAP1.3基因多态性丰富,能够用于优质细毛羊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KAP1.3 PCR-R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双膜覆盖精量播种机的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弥补传统精量播种模式存在的不足、减少作业环节和人工消耗,在分析膜上、膜下穴播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双膜覆盖精量播种技术的农艺要求,研制出一种棉花双膜覆盖精量播种机。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表明双膜覆盖精量播种较常规穴播出苗早2~3d,出苗率≥94%,苗株齐壮。20万hm2的生产实践表明,研制的2BMSJ-12双膜覆盖精量播种机空穴率≤3%,穴粒数合格率≥85%;窄行最小行距为9cm,能适应新疆棉花密植种植农艺要求,有助于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棉花 膜 双膜覆盖 精量播种 铺膜播种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