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卵巢打点注射质粒pIRES2-EGFP生产转基因兔的研究(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转染兔卵母细胞,探索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定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只成年新西兰雌兔,每侧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25 mL 0.5~0.8 mg/mL的质粒,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第31日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卵巢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31日随机各取1只雌兔卵巢做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应用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新生仔兔阳性率。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卵巢冰冻切片及48 h以后的胚胎呈现绿色荧光;卵巢注射报告基因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后代阳性率最高,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分别为72.7%和45.5%;第31日配种的后代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6.8%和15.8%;第16日配种、第3日配种和第31日配种雌兔的阳性后代数量呈递减趋势。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虽然后代阳性率较高,但是其产仔数最少。实验结果表明,用注射器直接对卵巢打点注射外源基因生产转基因兔的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为日后大规模制备一些大型家畜的转基因后代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早熟棉“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演化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北疆早熟棉"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演化情况,为北疆早熟棉花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41个"新陆早"系列品种8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生育期、籽指、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单铃重、皮棉产量和绒长的演化趋势都极显著拟合于幂指数曲线模型,衣分的演化趋势极显著拟合于S曲线模型。【结论】北疆早熟棉育种对生育期控制较好,对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绒长的选择力度较大;在今后的育种中要加强对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选择;目前以常规育种方式来提高皮棉产量的潜力已经较小,有望通过推广杂交种、远缘杂交育种等途径加以突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昭苏垦区新引进马铃薯品种的综合评估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马铃薯产量性状与其它性状指标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马铃薯品种(系)的优劣,筛选适合昭苏垦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从甘肃农业大学引进的17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估,在产量、成熟期、品质、抗病性四者兼顾的情况下,计算不同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结果】LK99、同薯20、陇薯6号和中薯10号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较接近"参考品种",可以作为优良品种在昭苏垦区推广种植。【结论】依据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引进马铃薯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普通玉米SC-704(对照)和3个不同株型高油玉米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探讨群体密度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随密度的增加子粒含油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高油115和高油298子粒含油率在授粉后20~30d达到最高,高油XY-1在授粉后50d达到最高;高油298和高油XY-1子粒蛋白质含量授粉后40d达到峰值,高油115子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高油115和高油298子粒淀粉含量积累在授粉后40d,高油XY-1为授粉后50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CR-SacⅡ-RFLP技术检测绵羊IGFBP-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IGFBP-3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寻找与绵羊羊毛品质等经济性状相关的SNP位点。【方法】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快速筛查SNP位点;在此基础上建立PCR-RFLP检测方法,分析该位点在不同品种绵羊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部分羊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了249 bp的特异条带,PCR-SSCP及测序分析显示在该序列的140碱基处发生了G/T突变,导致SacⅡ酶切位点消失。经PCR-SacⅡ-RFLP检测,哈萨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细毛羊得到三种基因型:TT(249 bp)、GG(139 bp/110 bp)和TG(249 bp/139 bp/110 bp);杜泊羊中出现GG和TG两种基因型;湖羊、小尾寒羊以及萨福克羊中只有GG一种基因型。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羊毛性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绵羊IGFBP-3基因嫩含子4区发现一个新的SNP位点,玻建立PCR-SacⅡ-RFLP检测方法;该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不同绵羊品种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细毛羊部分羊毛性状中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单核苷酸多态性 羊毛性状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犁河流域砂质薄土层苜蓿喷灌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区域面临砂质薄土层的灌溉问题,通过苜蓿生产喷灌试验,确定伊犁河谷型砂质薄土层耕地苜蓿生产喷灌最佳灌溉制度和喷灌水肥调控技术。【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定额4 2004、8005、400和6 000 m3/hm2处理,采取统一的灌溉周期4 d,并对苜蓿的生长速度、再生速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应用小水量多灌次的喷灌技术,灌溉定额对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成正相关,当灌溉定额在5 400 m3/hm2时,可获得最佳产量。【结论】在伊犁河流域砂质薄土层苜蓿喷灌生产,采用小水量多灌次和生育期内追肥的苜蓿喷灌水肥调控技术,可使该地区苜蓿生长达到较好水平,显著提高饲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L型小麦育性恢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AL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型。【方法】通过AL型小麦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分离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亲本P1和P2以及杂种后代Fl和F2群体4个世代的育性进行分析。【结果】AL型育性恢复基因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育性恢复基因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5.92%。【结论】小麦AL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由两对主效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遗传力较高,在小麦育种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冬小麦磨粉品质与面粉及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新疆冬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0个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疆冬小麦品种磨粉品质与面粉(团)品质性状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冬小麦品种磨粉品质性状间关系密切,各性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磨粉品质对面粉(团)的主要品质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影响面粉(团)品质性状进而影响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如出粉率、灰分、破损淀粉率通过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延展性、反弹值等品质性状的显著影响进而对新疆拉面表观、适口性、光滑性等产生间接影响。其中,出粉率与拉面的色泽、适口性、光滑性呈显著正相关(r=0.396,0.466,0.475),灰分与适口性、食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364,-0.524),破损淀粉率与适口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a~*值与食味呈显著负相关(r=-0.565),而b~*值与食味呈显著正相关(r=0.402)。因此,冬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的品质改良中应重视磨粉品质的改良,要注重提高出粉率、降低灰分和破损淀粉率,同时还应改良面粉色泽。对16个适合加工优质新疆拉面的冬小麦品种的磨粉品质性状研究后认为优质新疆拉面的磨粉品质指标为:出粉率≥66.04%,灰分(14%MB)≤0.62%,破损淀粉率≤3.69%,面粉颗粒度≤104.28%,L~*≥90.78,a~*≥-0.81,b~*≤8.5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主要养分变化和超高产大豆养分吸收之间关系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大豆生育期内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3种主要养分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与大豆主要养分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每天下降的幅度为:V1~R1期分别为0.29、0.01和0.01 mg.kg-1,R3~R6分别为1.88、0.32和0.14 mg.kg-1,R6~R8分别为2.11、0.23和0.56 mg.kg-1。大豆中后期是土壤主要养分减少的高峰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土壤中水解氮的浓度降低较为明显,速效磷浓度的降低主要集中在大豆生长中期,速效钾浓度的降低则集中在大豆生长后期。水解氮的减少量随着土壤肥力的升高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此外,大豆早浇头水可以提前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时间,但不改变对主要营养元素的总吸收量。土壤中水解氮的减少和植株体内N的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磷、速效钾的减少和植株体内PO、KO的吸收量都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