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3年国家鉴定的辣椒品种(一)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师研1号选育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果实粗牛角形,始花节位为第10节,株高55cm,开展度60cm。果长18.9cm,果肩宽5.1cm,果肉厚0.39cm,单果质量112.2g,果面略皱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味微辣,VC含量1320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9.6,炭疽病病情指数3.4,疫病病情指数4.4,青枯病病情指数2.0。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3361.5kg,比对照江蔬1号增产6.2%。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3259.6kg,比对照江蔬1号增产6.6%。栽培技术要点:保护地早春栽培,大棚或温室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大棚微耕机导航分布式控制系统节点设计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设施大棚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和精度,提出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的自主导航分布式控制结构并进行节点的设计。系统采用主-从分布式控制结构,以嵌入式控制器作为主控节点采集GPS数据和电子罗盘数据,从而决策适当的控制指令;以单片机控制作为功能节点,实现对微耕机的转向、变速和升降机具的控制。基于ISO11783标准设计了导航系统CAN通信协议,系统通讯测试结果表明,该通讯系统能够满足基本功能要求且工作稳定可靠。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 自动导航 CAN总线 温室大棚 微耕机 ISO11783标准


沼液处理对土壤辣椒疫霉菌抑制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辣椒栽培土传病害严重,已成为制约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以江苏铜山、南京、宜兴3地不同pH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原始沼液及铵强化沼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探索新的克服土传病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或沼液处理均导致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降低。沼液处理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氮显著增加。淹水降低了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及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而对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明显。淹水期间,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持续下降。铵强化沼液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放线菌数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脱氢酶、脲酶活性于第2~4 d内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试验结束时,铜山、南京、宜兴3种土壤脱氢酶活性较试验初始值分别降低15.2%~59.6%、7.9%~38.4%、2.8%~37.9%,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16.7%、17.3%、17.1%;疫霉菌的数量分别下降2~3、1~2、1个数量级。铵强化沼液处理的疫霉菌数量最低,较淹水对照分别降低54.7%、62.8%、51.9%,说明提高沼液氨浓度,可以增强对土壤疫霉菌的抑制效果。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多重PCR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效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我国很多稻区表现广谱持久的稻瘟病抗性,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水稻育种和生产。本研究选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及其等位基因的功能标记,在对22份分别已知抗病基因Pi-ta和Pi-b以及感病基因pi-ta与pi-b组成的水稻品种检测验证基础上,建立了2套稻瘟病基因多重PCR体系:体系I同时检测抗病基因Pi-ta与Pi-b,体系II同时检测感病基因pi-ta与pi-b,并利用2套体系对336份高世代育种材料进行检测,与单标记检测结果比较,表现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本研究构建的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可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快速评价和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水稻秸秆浸提液对小麦及其伴生杂草生长的影响
《杂草科学 》 2014
摘要:为明确水稻秸秆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日本看麦娘(Aloecurus japonicus Steud.)、大巢菜(Vicia sativa L.)生长的影响,并为利用水稻秸秆控制小麦田杂草危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分别研究了水稻秸秆浸提液对小麦及其伴生杂草苗高、苗鲜质量、根长、根鲜质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浸提液对小麦苗高、苗鲜质量、根鲜质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同时,水稻秸秆浸提液显著抑制了日本看麦娘的根长、大巢菜的苗高。水稻秸秆浸提液胁迫下,3种受试植物叶片MDA含量与POD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显示它们共同作用加速了受试植物叶片的衰老。


γ射线辐照对乙腈水溶液及玉米中FB1的降解效果(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以含有FB1标准品的乙腈水溶液和FB1污染的玉米为材料,对FB1的辐照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并对FB1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可以降解乙腈水溶液中的FB1,剂量低于9 kGy的辐照处理对玉米样品中FB1的降解效果不明显。辐照剂量为9 kGy时,浓度为0.8 mg/ml、10.0μg/ml、1.0μg/ml及50 ng/ml的FB1降解率分别为22.5%、51.0%、59.0%和64.8%;浓度为0.8 mg/ml的FB1在辐照剂量100 kGy时的降解率达90%,在辐照剂量为200 kGy时FBI几乎全部被降解。LC/MS/MS方法分析未见明显的FB1降解产物。


晚熟桃新品种‘霞晖8号’
《果农之友 》 2014
摘要:2001年以中熟水蜜桃品种‘朝晖’为母本,以中熟油桃品种‘瑞光1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获得杂交果实113个,种子经处理培育杂种实生苗76株。2002年4月定植,2004年杂种单株开始结果。其中2001-19-30单株表现着色好,肉质硬,风味甜,被选为优良单株,当年秋季进行高接,并繁殖小苗,2005年在南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桃试验园扩大种植,通过连续3年母本树和高接树的观


江苏省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测算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研究现状,针对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规模生产的"度"的演变和粮食生产的经营特点,从耕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的变化以及家庭投资能力、农民收入期望的角度测算了江苏省未来几年内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应有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家庭投资能力一直是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的限制因素,同时经营者人均均收入要达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2020年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规模要达到3.55 hm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