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0个百分点。

关键词: 水稻 航天育种 卫星搭载 航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育甘蔗品系系谱遗传分析

中国糖料 2004

摘要:自育甘蔗品系系谱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自育112个甘蔗品系的细胞质源只有3个,即班扎马新嘿潭,黑车里本和拔地拉,尤以前二者为主,约占98.2%。细胞质相当集中。112个品系的总遗传组成源共有24个原始基础种质,其中4个刈手密种,2个印度种,11个热带种,3个中国种及大茎野生种、斑茅、蔗茅、高梁。几乎全部品系含有爪哇刈手密、印度刈手密、春尼、班扎马新嘿潭、黑车里本、路打士、拉海那、斐济和一个品种名未详的中国种,说明遗传组成非常相近。从系谱图看其亲缘关系,112个品系全部是刈手密种、印度种、热带种的后代,有95个品系还是中国种的后代,59个是大茎野生种或斑茅、蔗茅、高梁这些种属的后代。并对亲本选择利用,杂交组合的配置,扩大遗传组成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甘蔗品系 细胞质源 遗传组成源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EC对金针菇茵丝生长和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食用菌学报 2004

摘要:在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观察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及其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C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56.4%;金白1号双核菌丝对AEC较敏感,AEC浓度为62.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基本培养基中AEC浓度为1200mg/L时,对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可达82.5%;而当培养基中AEC浓度为37.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10d内未见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萌发.本试验为金针菇高赖氨酸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金针菇 粉孢子 萌发 菌丝生长 培养基 赖氨酸结构类似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植对幼龄龙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对小菜蛾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理论 ,利用 2 5科 37种小菜蛾非嗜食植物的茎、叶、花或根的乙醇提取物 ,研究其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和对幼虫的拒食作用 .结果表明 ,供试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有不同程度的产卵驱避和拒食效果 .羊蹄甲、细叶桉、飞扬草、假连翘、花椒、荷花玉兰、烟草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产卵有较好的驱避效果 ,驱避率均达 80 %以上 .一品红、构树、艾蒿、茶枯、垂柳、飞杨草、羊蹄甲、狗尾草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好的拒食作用 ,4 8h的拒食率达 80 %以上

关键词: 植物次生物质 小菜蛾 驱避 拒食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为78,其中害虫55种,天敌9种,中性虫8种,蜘蛛类6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70.51%、11.54%、10.26%、7.69%。物种丰富度18~34,生态优势度0.0879~0.3361,多样性指数1.6433~2.9249,均匀度指数0.5660~0.9017,生态优势度越大,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越低。

关键词: 枇杷园 生态系统 节肢动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晚籼稻产量因素分析及育种应用探讨

福建稻麦科技 2004

摘要:对62份优质晚籼稻新品系产量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穴穗数、结实率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产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穴穗数(392%)、结实率(2458%)、每穗总粒数(178%)、千粒重(1537%),株高和穗长作用极微弱且为负值。各产量因素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根据研究结果和育种实践,认为优质晚籼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是提高穴穗数、结实率和总粒数;高产(产量在550kg/667m2以上)结构模式应该是有效穗21~23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60~175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5~28g。

关键词: 优质 晚籼稻 产量因素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用乌龙茶制成的乌龙型灵芝发酵茶进行Ames试验,以进一步测定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食品安全性,并与乌龙茶生化成分、感官审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对TA97、TA98、TA100和TA1024株试验菌株无诱导致畸变作用.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水浸出物、粗蛋白、咖啡碱、多糖、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的含量比乌龙茶高13%、21%、16%、78%、110%、131%和157%;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茶多酚含量比乌龙茶低59%.感官评审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品质特征明显优于乌龙茶.

关键词: 乌龙型灵芝发酵茶 乌龙茶 Ames 生化成分 感官审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名茶与原产地保护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是世界通行的国际品牌保护制度.福建名茶是具有原产地保护特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本文阐述了福建名茶与产地的渊源关系及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作用,概述了福建名茶原产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 福建 名茶 原产地保护 地理标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流研究概况

福建稻麦科技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