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透射式近红外定标方程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收集直链淀粉含量变幅较大的水稻材料265份,探讨用1255型透射式近红外(NIT)分析仪和WinIsI Ⅱ软件建立糙米直链淀粉定标方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糙米直链淀粉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法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低的误差,建立了较好参数的定标方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0.821;方程定标误差1.822;预测盲样标准误差1.957,实现了快速、无损评价糙米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水稻品质育种效率。

关键词: 糙米 直链淀粉 定标方程 透射式近红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山地红壤区牧草不同建植期生长状况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通过对供试牧草不同建植期连续3a 的观测记载,从出苗数变化和产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带种(白三叶和鸡脚草)春播(3~5月)长势较差,秋播(9~11)长势较好;热带种(大翼豆和南非马唐)春播较好,秋播较差。以包括植株数月、叶色等级、相对产量、草层高度、覆盖宽度、开花情况、种子相对产量、宿存月数等反映长势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实割产量为子序列,以理想值为母序列应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与出苗数变化和产量分析相一致。

关键词: 山地红壤 牧草 建植期 灰色关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顶芽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开花球培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亚洲百合顶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小鳞茎培育开花球研究。结果表明:在BA 1- 2 mg/L+NAA 0.1-0.2 mg/L+MS培养基上,顶芽培养产生丛芽的诱导率高达100%。丛芽在MS+BA 0.5 mg/L+NAA 0.05-0.1 mg/L培养基上不断增殖,并逐渐发育成无根苗,增殖系数为6。激素、蔗糖、光照强 度及低温处理等因素影响小鳞茎诱导,丛芽在MS+IBA 0.5 mg/L+质量分数为4%蔗糖培养基上,光照强度 1.5 klx时,诱导形成小鳞茎效果较好,诱导率100%,平均每株诱导小鳞茎1.5个,小鳞茎直径0.96 cm。小鳞 茎经5℃低温处理2周后,在BA 0.1 mg/L+NAA 0.5 mg/L+MS培养基中诱导出小鳞茎,诱导率82.5%,每块鳞 茎片诱导4.2个小鳞茎,直径0.29 cm。直径0.8 cm以上试管鳞茎,经过5-8℃低温处理4周后,在福建省南 平海拔800 m处栽培8个月,收获的种球中45.8%达到开花球标准。试管鳞茎开花性状稳定。

关键词: 亚洲百合 顶芽 离体培养 试管小鳞茎 开花球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交林和纯竹林与毛竹害螨爆发成灾关系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在福建省 6个不同生态区域内检查 10对纯竹林与混交林受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竹刺瘿螨 (Aculusbambusae)对毛竹危害情况 .结果表明 ,纯竹林受螨害重 ,危害指数达 2 2 1%~ 4 4 7% ,平均 35 % .混交林受害轻 ,危害指数为 2 7%~ 2 8 6 % ,平均17 5 % ,混交林与纯竹林之间受害程度经t 测验表明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6个样地中纯竹林害螨总量高于其相对的混交林 ,分别达 6 7 74 %、15 2 4 7%、2 99 5 %、85 7 75 %、331 6 7%、2 6 5 5 % ,平均为 2 89 2 8% ;调查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 (Typhlodromusbambusae)总量分别比相对纯竹林高 95 4 5 %、 - 18 13%、2 0 7 6 9%、837 5 %、190 3% ,平均 2 6 2 5 % .纯竹林中益、害螨比例分别达 1∶2 7、1∶2 1、1∶2 33、1∶2 82、1∶2 7,平均 1∶118,而其相对的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 1∶12、1∶12、1∶30、1∶3、1∶3、1∶2 0 ,平均 1∶13.由此可见 ,纯竹林受螨害程度、害螨总量平均是混交林的 2倍 ,而天敌数量少于相对混交林的 2~ 3倍 ,益、害螨比例显著低于混交林 (t=2 975 ,P =0 0 0 3) .本项研究揭示了由于受人为干扰 (集约化管理、劈草、垦复 )破坏了毛竹林原有的益螨—害螨—寄主植物之间相?

关键词: 毛竹害螨 危害指数 竹盲走螨 爆发成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的鉴定、毒力及溶血性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溃疡病的鳜肾脏中分离出一株病原细菌编号为GYK1。此株病菌人工感染鳜、银鲫、剑尾鱼,实验鱼出现出血、肌肉坏死或溃疡症状;腹腔注射攻毒,对鳜、银鲫、剑尾鱼、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33×104、1.06×105、1.26×105、1.05×106CFU/g;菌培养液上清能溶解鳜、加洲鲈、银鲫、小鼠、兔、绵羊、人O型血等的红细胞,在绵羊血平板上为β 溶血,不同代次和保存条件的细菌溶血性稳定。细菌在电镜下的形态、生化特性和ID32E系统自动鉴定的结果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PCR扩增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的毒力基因气溶素基因(aerA)209bp片段,进一步说明此株病原细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实验结果表明,GYK1是一株毒力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鉴定 毒力 溶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2004

摘要: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病毒 ,包括禽呼肠孤病毒 (ARV)和从飞狐 (flyingfox)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 (NelsonBay) (NBV) ;第三个亚群包括从狒狒体内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 (BRV)。从蛇分离到的两株呼肠孤病毒暂且将其归为第VI亚群

关键词: 正呼肠孤病毒 分类 亚群

茶园害虫捕食性天敌——厉蝽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初步研究茶园害虫天敌——厉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捕食行为和控制效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该虫在闽东一年发生多代,7-8月为发生高峰期;若虫有刺吸茶树汁液的习性;3龄若虫才开始对害虫有捕食能力,日均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而随猎物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少;捕食茶尺蠖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多,以3龄厉蝽最明显,而捕食时相互间的干扰作用,以5龄若虫时最为明显;在益害比4:40时,控制效能达34.17%。

关键词: 厉蝽 捕食性天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兔饲养的几点体会

福建畜牧兽医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温度对解放钟呼吸强度的影响及MAP保鲜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以枇杷品种——解放钟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20℃)对其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8~10℃温度条件下不同包装膜厚度、装果量等因素对 MAP 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解放钟的呼吸作用.但贮藏温度低于6℃时有呼吸反弹现象;解放钟适宜的贮藏温度为8~10℃。采用 MAP 保鲜技术能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显著延长果实的贮藏期(达30d 以上);PE 膜厚度决定了批杷包装保鲜的单位面积适宜装果量,随着包装膜厚度的增加,适宜装果量减少;0.03mm 或0.02mm 厚度的低压 PE 膜,其适宜装果量分别为3.6kg·m~(-2)和6.4kg·m~(2-)。

关键词: 枇杷 贮藏温度 呼吸强度 MAP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速稳定制备水稻PCR模板的方法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研究建立了一种用碱处理磨碎水稻叶片快速制备PCR模板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稳定可靠、扩增效 果好,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而且用于制备模板的样品不受叶龄的限制,低温保存后的样品和制备好的DNA模板 也不影响其扩增效果。因此,该方法在转基因水稻的大规模筛选与鉴定方面更经济有效。

关键词: 水稻 PCR模板 制备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