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圆叶决明植株性状及光合效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试验研究表明圆叶决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 (MET或PP3 3 3 )处理后其茎、叶和果荚外观发生变化 ,植株营养生长受抑 ,而适宜多效唑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CPI86 134”对照 <5 0mg/kg浓度处理 <2 0 0mg/kg浓度处理 <10 0mg/kg浓度处理 ,而“CPI92 985”对照 <10 0mg/kg浓度处理 <4 0 0mg/kg浓度处理 <2 0 0mg/kg浓度处理 ,光合速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一致。掌握最佳喷施时间和浓度是提高圆叶决明种子产量及品质、缩短收种时间和降低收种成本的关键。

关键词: 初花期 圆叶决明 多效唑 植株性状 光合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覆盖遮荫 乌龙茶 生态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尔格莱德灵芝人工驯化栽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食用菌学报 2004

摘要:以栎属原木为材料,对来自贝尔格莱德的9个灵芝菌株进行短段木栽培试验,结果发现,GA 2和GA 9两个菌株尚具一定栽培价值,单产分别为8.8kg m3和8.3kg m3,平均单朵重分别为12.38g和12.16g,GA 2和GA 9两个菌株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基本一致。测试结果表明,驯化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其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多糖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1.3%~12.7%,11.6%~12.8%,28.7%~30.8%,4.8%~5.6%,0.90%~1.02%和1.4%~1.7%;其脂肪酸构成主要以油酸(C18∶1,59.6%)和亚油酸(C18∶2,19.2%)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9.611%,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含量总量的50.6%(E T=0.506)。

关键词: 贝尔格莱德灵芝菌株 栽培性状 显微形态 电泳图谱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Ⅱ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蔗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04

摘要: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培肥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激活土壤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甘蔗生长与蔗糖分的累积,对甘蔗增产增糖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甘蔗 有机无机肥 土壤酶活性 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机—中性化修复技术试验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石灰、钙镁磷肥、泥炭、猪粪、石灰+泥炭、石灰+猪粪、钙镁磷肥+泥炭、钙镁磷肥+猪粪等处理对污染田进行改良。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各处理pH值大小顺序为,钙镁磷肥+泥炭、钙镁磷肥、钙镁磷肥+猪粪>石灰+猪粪、石灰+泥炭、石灰>泥炭、猪粪。经统计分析,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镉、有效铅、有效铜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石灰 泥炭 钙镁磷肥 猪粪 pH值 有机—中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

中国兽医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考 Gen Bank中番鸭呼肠孤病毒 (m uscovy duck reovirus,MDRV ) S1基因序列 ,用计算机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HP11、HP12 ,以此引物用 RT- PCR对番鸭呼肠孤病毒 S1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 :引物 HP11、HP12能从所有供试的 4株分离毒 MDRV- MW9710、MW980 6、MW980 9、MW9810扩增出 30 0 bp S1基因 c DNA片段 ,而不能从禽呼肠孤病毒 (ARV) S1133株和番鸭胚成纤维 (MDEF)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任何片段 ;该 RT- PCR的检测灵敏度为 1pg的病毒核酸 ,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对含毒细胞培养液和尿囊液只需用氯仿进行简单处理 ,即能检测出 MDRV核酸。因此认为 ,该 RT- PCR可以用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RT-PCR 检测 番鸭呼肠孤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新品种配套加工技术的探讨

茶叶科学技术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与无致病力菌株生长竞争关系的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长速率是强致病力菌株的5.6倍,60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菌量仅为强致病力菌株的0.37倍.混合培养时,混合比例RV RA<1时,两种菌株都呈正增长,但后者比前者增长快,当混合比例RV RA≤1时,强致病力菌呈负增长(-119.57%~-33.57%),无致病力菌呈正增长(84.50%~285.50%).随着RV RA值升高,增长率呈升高的趋势.上述结论表明:无致病菌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高于强致病力菌的生长能力,当与强致病力菌混合时,能较快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人工大量施用无致病力菌株时,能有效地保护番茄植株在生长初期免受青枯病的危害,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的原因所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强致病力菌株又重新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导致无致病力菌防效下降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 无致病力 生长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茶叶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银染法 AFLP 分子标记技术用 5 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 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 对引物扩增出 208 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 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 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 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 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 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 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 45 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关键词: 茶树 乌龙茶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AFLP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