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叶片形态对冠层特性和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叶片形态差异明显的高产水稻为材料,测定了5个主要叶片形态因子,分析了其对冠层结构、光合有效辐射传输和不同叶层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叶角和叶片卷曲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92%和17.15%,而叶长及叶宽的变异系数则分别为5.86%和6.94%,品种间叶角和叶片卷曲度的差异明显大于叶长及叶宽;不同形态叶片的冠层,其叶面积分布也不相同;在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上,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Tr)、光合有效辐射直接透过率(Dr)和消光系数(K)的大小及变化都与叶片形态因子有密切关系;叶片形态对净光合速率(Pr)和叶面积衰减率(DLAI)有重要作用,影响途径主要是Tr的改变。以稻田地面的Tr=0.03为指标,估算出4个品种可容纳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为6.88~8.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莫能菌素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莫能菌素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莫能菌素-琥珀酰半酯,采用混合酸酐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此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结合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抗体对莫能菌素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合性和选择性。用此抗体建立的莫能菌素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标准工作曲线I50值为37.9 ng/ml,最低检测限(I10)为2.09 ng/ml。
关键词: 莫能菌素 半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3年在大田进行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酸化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总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适量无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作用大于单独施用无机肥,在75%有机肥的处理中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最大,分别为无机肥处理的1.37和1.39倍,不施肥对照的1.68和1.84倍。②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值、阳离子代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随无机肥比例的上升而显著下降,交换性A l3+含量随无机肥比例的上升而增加,交换性H+含量变化趋势则不明显;配合施用有机肥处理的pH均高于不施肥对照,各处理pH值随着无机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显著下降,降幅与无机肥比例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2=0.998(P<0.01)。③水稻产量仅与中活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11、0.820,而与水稻土总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总有机质含量与各盐基离子含量、阳离子代换量、pH值都显著相关,而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仅与交换性K+、Na+含量及pH值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冬、春性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中国目前各麦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为育种工作者提供育种材料的遗传变异信息,利用141对SSR标记对中国冬、春麦区的73份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513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变异数为2~10,平均为3.61;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08~0.88,平均为0.60。遗传距离(GD)为0.12~0.48,平均为0.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3个品种聚为四大类11个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试材料的冬春性差异及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7个部分同源群多样性的比较结果表明,4和6两个部分同源群多样性较低。并对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原因以及拓宽中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