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江苏省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给育种者提供种质信息和优质资源,对496份大麦品种资源的棱型、护颖宽窄、穗姿、穗色、穗长、穗密度、叶耳颜色、叶长、叶宽、皮裸性、芒型、芒性、从播种到抽穗的历期、株高、穗粒数、茎秆直径和千粒重进行考察及统计分析,建立了大麦品种资源信息数据库。供试材料多为二棱、窄护颖、穗姿直立、穗色黄、穗长6.0~7.9 cm、密穗、红叶耳、长芒、齿芒、抽穗期160~180 d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穗长越短,穗密度极密的比例越大;叶长与叶宽极显著正相关。变异分析表明,供试材料间在株高、穗粒数、千粒重上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Z检验法显示,六棱大麦的叶长、叶宽、株高和茎秆直径都极显著地大于二棱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连粳4号是用连96-1×武育粳3号,经连续选择育成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适应范围广,在苏北、鲁南、安徽北部及河南新乡地区都能种植。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穗数,力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晚粳稻镇稻10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镇稻10号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理化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连续3年镇江市优质米品尝综合评分2年第2位,1年第1位,明显优于武育粳3号和日本越光大米。介绍了镇稻10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黑碳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研究
《土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批处理振荡法和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和自然形成的不同有机质和黑碳含量的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吸附结果表明,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均随土壤黑碳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自然土壤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随土壤总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则与土壤中黑碳对有机质的相对含量有关,黑碳比例越高,等温线非线性越大。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还是自然土壤,对敌草隆的解吸迟滞作用均随土壤黑碳含量增高而愈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宿晓红葡萄单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以宿晓红葡萄冬季休眠枝水培新梢和夏季新梢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了两种外植体离体培养时的污染率、芽萌发率和生根率差异,并对萌发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适宜的外植体是冬季休眠枝水培新梢单芽茎段,其污染率低于夏季新梢单芽茎段外植体,芽萌发率高于夏季新梢单芽茎段外植体,生根率两者无差异;筛选出适宜芽萌发培养基1/2MS+0.5 mg/L6-BA+0.5 mg/L IAA+30 g/L蔗糖+7 g/L琼脂,生根培养基1/2MS+1 mg/L IBA+0.05 mg/L IAA+20 g/L蔗糖+7 g/L琼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SRAP-PCR体系优化与品种分子鉴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番茄基因组DNA的SRAP-PCR体系中Mg2+、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适宜浓度为Mg2+1.5~3.0 mmol.L-1,dNTPs 0.05~0.20 mmol.L-1,引物0.25μmol.L-1;模板DNA为10~20 ng(10μL反应体系)。运用优化的体系,筛选获得3个合作906与其父母本多态性标记引物组合。利用15个引物组合对11个番茄主要品种以及1个近缘野生种进行种质鉴定的SRAP标记分析,10个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共检测到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鉴别3.7个品种,双引物组合m e8/em8-1与m e6-1/em14-1可以区分所有供试材料。应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UPGMA),园艺性状相似的品种在较近的遗传距离聚类,表明SRAP可有效用于番茄品种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催乳素受体基因cDNA5′端序列克隆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鹅就巢性相关基因,从洪泽湖性成熟公鹅睾丸组织分离并合成鹅cDNA第一链;利用RACE克隆了鹅催乳素受体基因(gPRLR)5′端序列。所克隆的499 bp 5′端序列可划分为348 bp的5′-UTR、151 bp的以ATG作为起始密码子的阅读开放框。与鸡催乳素受体基因(cPRLR)cDNA序列作比对,此499 bp序列可划分为238 bp的第1外显子、69 bp的第2外显子、114 bp的第3外显子及81 bp的部分第4外显子,起始密码子位于第3外显子45 bp处。阅读开放框核苷酸序列与cPRLR cDNA同源部位的阅读开放框同源性达到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8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用含不同剂量绿原酸(0~0.04%)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分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10、20、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血液白细胞以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绿原酸饲喂30 d时最高,为1.894×107/m l,比对照组提高了43.70%(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绿原酸饲喂10 d时最高,为5 734.4 U/m l、239.72 U/m l,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9.7%、109.9%(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以在饲料中添加25 mg/kg绿原酸饲喂30 d时最高,为9.14 U/100m l,比对照组高145.7%(P<0.05),但在高剂量(400mg/kg)长时间饲喂时,将会抑制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产生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