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木酢液处理对甜菜种子萌发及物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稀释程度木酢液对甜菜单粒种的引发效果,并为甜菜种子包衣剂材料的筛选提供依据。试验以甜菜单粒种“TD805”为材料,不同稀释程度木酢液作为引发剂,测定发芽势、发芽率等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稀释程度木酢液处理甜菜种子时,木酢液溶液浸种16 h的种子活力优于8、24 h,其中P800处理下的活力指数与物质效率最高,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02.58%、40.09%;P1200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6.34%、5.34%、71.84%,电导率与CK处理相比均显著下降。该试验表明不同稀释程度的木酢液能提高种子活力,加快贮藏物质转化,提高种子营养利用率,且随着处理时间与试剂稀释程度的不同对甜菜种子的引发效果也均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 甜菜种子 木酢液 种子引发 物质效率 活力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地区乳房炎奶样与环境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乳房炎生鲜乳样本及环境样本致病菌种类和耐药性,为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临床用药指导和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对内蒙古地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468份(乳房炎生鲜乳样本199份,乳房炎奶牛饲养环境样本269份)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16S rDNA测序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且对引发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上呈现出小、白且偏黄色的菌落,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菌株共56株,分离率为11.97%;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菌株共44株,分离率为9.40%。在199份生鲜乳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1.11%和17.09%;在269份环境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20%和3.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相对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0.63%、78.13%、75.00%、68.75%;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磺胺异噁唑存在明显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94.29%、45.71%;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E、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利福昔明表现出较高敏感性。【结论】内蒙古地区引发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磺胺异噁唑存在明显的耐药性。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致病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发芽期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种子发芽期对盐分较为敏感,为了进一步明确玉米发芽期对盐胁迫的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玉米耐盐自交系昌7-2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的胚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共有40 290个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其中差异表达基因615个。在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中,对富集程度明显的前20个类别做出功能分析。有21个DEGs富集到苯丙烷类的生物合成途径,是KEGG富集分析最显著的通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COG分类,共得到25个不同的COG功能注释。通过对目标基因的挖掘共得到13个较重要的转录因子,涉及到MYB、WRKY、AP2、bZIP、bHLH和NAC等6个家族。本研究为挖掘玉米耐盐相关基因、解析玉米响应盐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盐胁迫 发芽期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胎次、温度及加热时间对奶山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对奶山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羔羊培育技术流程。选取体况良好,发情周期正常,无繁殖及传染性疾病,待产关中奶山羊母羊9只(初产6只,经产3只),于产羔后0、2、6 h和1、3、5、7 d采集初乳样品,测定初乳中营养成分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另选取经产母羊9只于产后0、2、6h采集初乳样品,等比例混合后水浴加热,测定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温度为58、60、62℃,时间为30、60、90min。结果发现:在母羊产羔2h内,经产母羊初乳中常规成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初产羊,且在产后2 h达到峰值,随产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除初产羊IgM外,产后0~6 h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初产奶山羊免疫球蛋白含量比经产奶山羊高。初乳加热试验发现,初乳中IgA、IgG和IgM含量随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增加而降低(P<0.0001)。当加热温度为58℃,加热时间为30 min时,初乳中IgA、IgG和IgM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P<0.0001)。由此可见,经产母羊产羔后2 h初乳中常规营养成分最佳;母羊产羔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当初乳加热温度为58℃,加热时间为30 min时,对免疫球蛋白有效含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奶山羊 初乳 免疫球蛋白 热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白城与内蒙古开鲁辣椒白皮病病原鉴定及生防菌筛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白皮病病原,并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为辣椒白皮病的诊断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产区,采集表现"白皮"症状的辣椒果实及其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果实接种法验证分离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结合ITS-ACT-TUB-CHS-GAPDH-HIS3多基因联合法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利用逐级稀释法分离辣椒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用离体结合活体测定法筛选对分离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并采用形态学、培养特性和分子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的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样品中分离得到25株真菌,其中有6株真菌在致病性测定中表现出典型的白皮病症状,分别为LJ1、LJ2、LJ3、LJ4、LJ5和KLLJ9,形态学结合多基因联合确定分离的病原菌均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以斯高维尔炭疽菌LJ1为供试靶标菌,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拮抗放线菌SLJ2-2,其能有效抑制斯高维尔炭疽菌LJ1的感染和扩展,喷施3次SLJ2-2发酵上清液后对斯高维尔炭疽菌LJ1的抑制率达到95.53%,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SLJ2-2鉴定为微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结论]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地区辣椒白皮病主要由斯高维尔炭疽菌侵染引起,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微黄白链霉菌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感染及其在辣椒上的扩展.

关键词: 辣椒白皮病 病原鉴定 生物防治 斯高维尔炭疽菌 微白黄链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蓟马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生的关系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籽粒锈斑近几年在向日葵籽粒上发生,严重影响向日葵籽粒的品质,然而关于向日葵籽粒锈斑的成因目前并不清楚。本文在内蒙古向日葵主产区,选择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生严重的区域,通过大田套袋技术并结合室内接虫试验,对向日葵籽粒锈斑的成因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2020年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及2021年五原县向日葵经套袋处理后,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的数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23、1.33头和191.53头,向日葵籽粒锈斑的发病率比对照(未套袋)相应降低了28.19%、12.07%和60.02%,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P<0.01),花蓟马数量与向日葵籽粒锈斑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室内在向日葵花盘上接种花蓟马后向日葵籽粒锈斑的发病率为22.67%,而未接虫的向日葵籽粒锈斑没有发病。另外,统计显示向日葵花盘外侧花蓟马数量显著大于中间和内层,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率也呈现相同的规律。由此推测,向日葵籽粒锈斑的发生主要与花蓟马的活动有关,花蓟马可能是造成向日葵籽粒锈斑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 向日葵 籽粒 向日葵籽粒锈斑 花蓟马 套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放牧干扰降低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多样性提高是退化草地恢复的表现形式之一。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和放牧对于草地植物多样性恢复的争议依旧存在。本研究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2017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对围封13年(2004-2017年)不同放牧强度(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处理的植物物种、密度、频度和盖度进行观测,并对植物物种、功能群的相对优势度以及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禁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中度放牧下最高,并且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短花针茅重要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冷蒿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优势植物的相对优势度决定了植物多样性的高低。通过探讨不同强度放牧长期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初步认为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禁牧是恢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理想途径之一,轻度放牧不会改变群落的稳定性。

关键词: 放牧 荒漠草原 植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苜蓿营养品质及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盐胁迫对苜蓿营养品质及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无盐胁迫(盐含量<1‰,作为对照)、轻度盐胁迫(盐含量1‰~2‰)、中度盐胁迫(盐含量2‰~3‰)和重度盐胁迫(盐含量3‰~4‰).每个盐胁迫试验处理设置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5 m×6 m).结果表明:中度盐胁迫下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中度盐胁迫下苜蓿谷氨酸、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增加(P<0.05).所有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盐胁迫未完全改变苜蓿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所有处理下苜蓿门水平附着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84.48%~92.91%)、放线菌门(4.30%~6.47%)、拟杆菌门(0.39%~10.59%)和厚壁菌门(0.61%~3.02%),属水平附着核心菌群为泛菌属(47.17%~56.11%)、假单胞菌属(10.58%~19.88%)、鞘脂单胞菌属(5.69%~9.32%)、甲基杆菌属(1.75%~7.87%)、根瘤菌属(0.48%~4.92%)和肠杆菌属(0.43%~4.05%).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甲基杆菌属和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中度盐胁迫和重度盐胁迫处理显著低于无盐胁迫处理(P<0.05).基于KEGG的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表明,微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核酸代谢上,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是主要的代谢方式.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与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P<0.01,P<0.05),与粗蛋白质、谷氨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0.05),与谷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盐胁迫与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可知,中度盐胁迫(盐含量2‰~3‰)能够提高苜蓿营养品质,改善附着的微生物群落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

关键词: 盐胁迫 苜蓿 营养品质 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体重[(42.67±1.07)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新生荷斯坦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各组均饲喂牛奶和开食料,在对照组(C组)的基础上,犊泄克组(B组)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犊泄克+犊益康组(BP组)在犊牛摄入初乳后立刻灌服30 mL/头犊益康,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P组的1~30日龄、1~60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B组和BP组的腹泻率降低,腹泻持续时间缩短。2)与C组相比,BP组的30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60日龄血清尿素氮(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30日龄和60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断奶前犊牛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犊牛 腹泻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夏谷水肥优化管理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水肥优化管理的评价方法难以兼顾产量、经济效益、养分效率、灌溉产出等多项目标,为优化谷子种植水肥管理方案,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在成熟期取样,测定谷子形态、生物量、产量、养分含量,分析养分收获指数、肥料偏生产力、灌溉产出和经济效益,运用变异系数法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分别确定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综合评价谷子水肥优化管理。结果表明,在灌溉、氮、磷和钾肥等4个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灌溉>氮肥>钾肥,磷肥产量无显著影响。每生产100 kg籽粒产量,平均吸收1.90 kg氮、0.31 kg磷、0.55 kg钾。氮、磷、钾肥和灌溉具有协同效应:灌溉对谷子植株养分分配与累积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和钾肥协同影响谷子植株养分分配与累积,氮和钾肥对水分利用率也有显著影响。谷子水肥管理优化需以目标为导向,当以环境友好、资源高效、投入低廉为主要目标时,采纳SF1组合为宜,即水150 t·hm-2·次-1,灌溉4次,氮肥150kg·hm-2,磷肥75 kg·hm-2,钾肥75 kg·hm-2,当以高产、高经济效益兼顾某单一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时,采纳SF9组合为宜,即水450 t·hm-2·次-1,灌溉4次,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75 kg·hm-2。研究对谷子高效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键词: 水肥优化 产量 养分分配 综合评价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