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γ-多聚谷氨酸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前景
《动物营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阴离子假多肽,主要由芽孢杆菌产生和分泌,是天然、安全、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以及环保的生物聚合物,在食品与饲料添加剂、医学制药、污水处理、化妆品以及农作物等领域表现出优良特性。本文从γ-PGA的理化性质、生产制备和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其微生物发酵合成途径、生产工艺优化和在动物饲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全面解读γ-PGA的特征,为将其进一步开发为饲料添加剂提供依据。
关键词: γ-多聚谷氨酸 生物聚合物 理化性质 微生物发酵 饲料添加剂


甲氧咪草烟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效果研究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性杂草,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为了有效防控田间向日葵列当的危害,本研究以抗除草剂向日葵品种为材料,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乌兰村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研究不同剂量甲氧咪草烟滴灌处理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效。结果显示,甲氧咪草烟处理后,降低了向日葵列当的寄生率、寄生强度和寄生程度,增加了向日葵的产量。经过45.00、22.50 g/hm2和11.25 g/hm2甲氧咪草烟处理后,处理后20 d时上乌兰村向日葵列当的防效分别为100%、100%和93.32%, 40 d时分别为100%、97.60%和82.35%, 60 d时分别为71.50%、31.40%和14.76%;对公合成村向日葵列当的防效在20 d时分别为100%、100%和100%, 40 d时分别为100%、99.31和96.29%, 60 d时分别为78.81%、43.31%和11.47%。45.00、22.50和11.25 g/hm2甲氧咪草烟处理后,上乌兰村向日葵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2.73%、61.26%和13.83%,公合成村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0.68%、84.04%和61.89%。综上,45.00 g/hm2甲氧咪草烟处理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效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增产效果最高。


棕色脂肪组织代谢及产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幼龄动物的肩胛部、肾周、颈部深处等,其结构和功能都与白色脂肪组织不同。白色脂肪组织是储存能量的主要组织,而棕色脂肪组织是产热和消耗能量的主要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在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受多种因素调控。在畜禽养殖方面,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对于畜禽冬季抗寒有益。本文综述了棕色脂肪组织的来源及功能,以及冷应激、进食节律、昼夜节律、饲料添加剂和激素等因素对棕色脂肪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蒙古冰草XTH基因生物信息学及干旱胁迫下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抗旱相关的XTH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进化关系及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并对4个抗旱相关的XTH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7个蒙古冰草XTH基因,蛋白大小位于70~357 aa,分子质量为7.67~39.46 ku,理论等电点(PI)在4.67~9.81,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AmXTH-1定位在细胞壁和细胞质,其余6个定位于细胞壁。XTH基因的二、三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推测motif1、motif2和motif3为保守基序。进化关系比对发现AmXTH30、AmXTH28-1、AmXTH-1和AmXTH8-1与已知具有抗旱功能的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qRT-PCR分析表明,4个与蒙古冰草抗旱相关的XTH基因均呈下调表达。推测蒙古冰草中差异表达的4个XTH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中起负调控作用。


种植密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草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内农科饲用大麦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低密度(375万株·hm-2)、中密度(450万株·hm-2)、高密度(525万株·hm-2)3个处理,于大麦乳熟期刈割后进行产量测定并调制青贮饲料,真空袋青贮45 d。测定全株大麦青贮前后营养成分以及大麦青贮饲料微生物数量、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大麦干草产量、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P<0.05)。高密度处理大麦原料及青贮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高密度处理大麦青贮pH值最低,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最低,发酵品质优于中、低密度处理。因此,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大麦种植密度可提高其草产量、提升其青贮发酵品质。当大麦作为青贮饲料利用时建议种植密度不低于525万株·hm-2。


施氮水平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不同施氮水平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玉米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氮素科学管理和现代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共设置6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0 kg/hm2)、N8(120 kg/hm2)、N12(180 kg/hm2)、N16(240 kg/hm2)、N20(300 kg/hm2)、N24(360 kg/hm2),分析在玉米田播前和收获后不同土层下各施氮水平对土壤全氮、颗粒有机氮、轻组有机氮和重组有机氮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层加深同一施氮水平下,土壤全氮、颗粒有机氮、轻组有机氮和重组有机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同一土层下播前土壤全氮含量随施氮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收获后N16、N20和N24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N0、N8和N12处理。播前0~10 cm, 10~20 cm, 20~40 cm土层N16处理土壤颗粒有机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14,0.13,0.09 g/kg;收获后10~20 cm, 20~40 cm, 40~60 cm土层最高,分别为0.19,0.10,0.09 g/kg。N16处理土壤轻组有机氮含量增加量最高,为37.27%;N24处理土壤重组有机氮含量增加量最高,为7.35%,其次是N16处理,为6.84%。N16处理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为31 443.50 kg/hm2;玉米经济产量最高,为18 526.47 kg/hm2;氮素利用效率指标随着氮肥施用水平升高而降低,N16处理下氮收获指数最高,为79.20%。综上,240 kg/hm2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较适宜的氮肥施用水平,在该水平下土壤氮素管理和作物产量较佳。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全氮 颗粒有机氮 轻组有机氮 重组有机氮 玉米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基于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146份辣椒(Capsicumspp.)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同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形态学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22%–267.58%与14.35%–72.51%,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4–1.91与1.58–2.02,说明辣椒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利用SSR标记从22对引物中检测出10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4.63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1.191–5.311,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45–2.05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53–0.795, 146份辣椒种质资源平均遗传距离为0.429。基于表型和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分别将辣椒种质资源分为6类和7类,但2种聚类结果相关性较弱(r=0.396 7)。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辣椒种质遗传结构分为2组,不同组之间界限明显。研究阐明了146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后续种质鉴定及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甜菜单胚种种子发育过程生理特性动态变化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菜单胚种NT39106为材料,在授粉5、15、20、25、30 d测定种子粒径、千粒重、含水率、发芽率、淀粉、可溶性蛋白、赤霉素、生长素等指标,探索甜菜种子生长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菜单胚种NT39106在授粉后随着种子成熟,千粒重、含水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粒径逐渐变大,授粉25 d千粒重及粒径趋于稳定(2.82 g、5.08 cm),含水率快速下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增速变缓并趋于稳定,授粉25 d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高(52.67%,61.33%),此时种子内含物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也较高,种子趋于成熟。研究表明,甜菜单胚种NT39106在授粉25~30 d趋于成熟,宜在授粉25 d后左右收获。


藜麦种质资源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分析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藜麦的食用营养价值,对11份藜麦种质资源进行籽粒氨基酸含量检测,分析不同材料间氨基酸组成,比较各材料间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11份材料籽粒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1.86~80.52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9%~41%,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在63%~70%之间,接近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藜麦籽粒含9种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64%~66%,药用价值高;总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低,蛋氨酸+胱氨酸含量低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标准,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甜藜-原和苦藜-原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资源材料,结合丰产性和商品品质,可作为药食同源优质藜麦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开发,也可作为育种试验的骨干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藜麦 氨基酸 FAO/WHO理想蛋白标准 蛋白质营养价值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BnERF019降低甘蓝型油菜对黑胫病的抗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辅助抗病育种,研究被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诱导96 h后上调表达的转录因子BnERF019的功能。采用Golden Gate载体构建系统,改造基因编辑载体pHS-BnERF019,构建油菜转录因子BnERF019基因的CRISPR/Cas9多拷贝靶标基因编辑体系,使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通过侵染油菜下胚轴,将基因编辑载体pHS-BnERF019导入甘蓝型油菜Westar,共获得28株基因编辑阳性再生苗,阳性率为32.18%,其中靶标BnaC07g13470D序列编辑苗15株,靶标BnaA07g10270D序列编辑苗19株,靶标BnaA09g30360D序列编辑苗18株,靶标BnaC05g18050D序列编辑苗23株,3株再生苗发生单拷贝靶标基因编辑,11株再生苗发生双拷贝靶标位点基因编辑,6株再生苗发生三拷贝靶标位点基因编辑,8株再生苗发生了四拷贝靶标位点基因编辑。对突变苗和WT进行黑胫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四拷贝基因编辑再生苗抗病性显著弱于野生型苗。
关键词: CRISPR/Cas9 甘蓝型油菜 转录因子 BnERF019 遗传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