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有机肥和海藻酸配施提高盐碱地蒙古黄芪抗逆性和品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和海藻酸施用浓度对盐碱地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光合效率、抗逆能力、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盐碱地中蒙古黄芪生态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连续两年在内蒙古固阳县的盐碱地上开展了大田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设计,两因素为有机肥(O)、海藻酸(A).3 个有机肥施用量为 0、1200、2400 kg/hm2,分别记为O0、O1、O2;3 个海藻酸施用浓度为 0、1、2 g/L,分别记为A0、A1、A2,共组成 9 个处理.于蒙古黄芪种苗返青后 60 天开始测定叶片光合效率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于蒙古黄芪种苗返青后 120 天开始测定根系产量、药效成分和重金属含量.[结果]相较于O0 处理,O1、O2 处理黄芪两年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分别提高了 13.6%~29.2%、17.0%~32.3%、14.8%~21.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了 10.4%~24.0%、9.5%~13.5%、7.5%~29.5%,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 11.0%~28.8%、22.3%~94.3%、13.2%~61.4%,根系产量提高了 3.8%~8.1%,黄芪甲苷(AIV)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7G)含量分别提高了 7.4%~19.4%、4.5%~22.7%,Pb、Cd、As和Cu含量分别下降了 1.4%~16.0%、5.0%~19.5%、5.6%~9.7%、11.5%~35.2%.相较于A0 处理,A1 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芪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升了根系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Pb、Cd、As、Hg 和 Cu 含量分别降低了 12.0%~22.2%、6.9%~17.1%、7.5%~13.3%、7.1%~18.9%、16.1%~21.9%.2022、2023 年均以O2A1 处理的产量(6887、7153 kg/hm2)最高,O0A2处理的产量(6065、6278 kg/hm2)最低.2022、2023年O1A1处理的两种药效成分含量最高,AIV含量(0.144%、0.148%)较O2A1 提高了 5.1%~7.2%,C7G含量(0.059%、0.060%)较O2A1 处理提高了 5.3%~13.5%.[结论]施用有机肥和适宜浓度的海藻酸均可增强蒙古黄芪的光合效率,提高蒙古黄芪的抗逆能力,进而提高蒙古黄芪的产量和药用品质.以施用有机肥 1200 kg/hm2 配合喷施浓度为 1 g/L的海藻酸提升盐碱地蒙古黄芪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的效果最佳,且没有引起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有机肥 海藻酸 盐碱地 蒙古黄芪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向日葵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鉴定发掘向日葵耐盐优异种质,对444份种质资源分别进行了芽期(250 mmol/L NaCl)、苗期(250 mmol/L NaCl)耐盐鉴定和盐碱地全生育期种植观察,通过测定芽期发芽率、苗期存活率、叶面积、株高、SPAD值等6个苗期指标和全生育期株高、葵盘直径、结实率、相关产量等7个指标的相对值(各指标与对照处理的相应比值)进行耐盐性分析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两两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518-0.790之间;全生育期7个指标中多数指标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于指标相对值进行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计算、耐盐性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筛选出芽期耐盐及以上种质132份、苗期耐盐及以上种质9份、全生育期耐盐及以上种质41份,其中6份种质(ZX0365、ZX0389、ZX1391、ZX1394、ZX3089、ZX3094)在3个时期均表现为耐盐及以上等级,综合耐盐性好,可作为耐盐基因挖掘和耐盐品种选育等后续利用的种质材料。对其中124份种质3个时期(芽期、苗期、全生育期)的耐盐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时期的耐盐性鉴定结果极显著相关,芽期和苗期的耐盐鉴定结果可为盐碱地种植向日葵选择耐盐材料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为向日葵耐盐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 芽期 苗期 全生育期 耐盐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下生物有机肥对连作甜菜耕层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规施肥(化肥施用量900 kg·hm-2)为对照(CK),以化肥减施300 kg·hm-2为基础,设置生物有机肥处理(BOF1:1500 kg·hm-2、BOF2:3000 kg·hm-2、BOF3:4500 kg·hm-2、BOF4:6000 kg·hm-2、BOF5:7500 kg·hm-2),分析耕层土壤结构、养分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甜菜产量的变化,以期筛选生物有机肥在连作甜菜中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OF1对土壤质量影响不显著;处理BOF2仅表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处理BOF3 土壤容重显著降低5.11%,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92%、14.07%、18.35%、3.59%和14.61%;处理BOF4和BOF5对土壤质量和甜菜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土壤容重显著降低9.33%和9.65%,土壤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10.82%和 11.19%、27.22%和 27.78%、31.62%和 35.42%、44.10%和 54.87%、22.93%和30.0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提高22.78%~44.19%和23.81%~60.17%、2.45%~37.64%和16.74%~43.56%,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26.03%~38.61%和29.27%~44.71%、42.72%~63.20%和 51.59%~69.89%、3.59%~33.44%和 29.60%~38.62%,且两者在各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处理BOF2、BOF3、BOF4和BOF5甜菜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69%、11.82%、22.29%和11.95%,且处理BOF4产量显著高于处理BOF2、BOF3和BOF5,处理BOF4实现了连作甜菜种植效益增加12.79%.综上,化肥减施300 kg hm-2的基础上配施6000 kg·hm-2的生物有机肥能够实现连作甜菜土壤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有机肥 连作甜菜 土壤质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80~1.2826,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变异系数为5.4%~43.4%,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遗传变异非常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6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559%,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产量、株型、主茎分枝数和粒型等性状是造成苦荞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62份苦荞种质资源聚为5类,其中类群I的材料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V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与较优的性状表现,是抗倒伏亲本的较优选择.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基于4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关键词: 苦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凋亡的干预作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保护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BMECs构建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EGCG最佳浓度.将BMECs分为对照组、LPS处理组和EGCG+LPS共处理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凋亡因子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BMECs的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BMECs凋亡情况.[结果]使用LPS处理BMECs后,与0 h相比,各时间段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iβ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成功构建BMECs细胞炎性损伤模型.CCK-8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EGCG最佳作用浓度为5 μ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BMECs中JL-6、IL-8、丙二醛(MDA)、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EGCG+LPS组细胞中IL-6、IL-8、IL-1β、MDA、Bax和Caspase-3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cl-2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ECs红色荧光明显减弱,绿色荧光有所增强,而EGCG和LPS共孵育后则对BMECs红色荧光没有明显影响,绿色荧光相对减弱;ROS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绿色荧光明显增强,而EGCG和LPS共孵育后,细胞绿色荧光有所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后死亡细胞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而EGCG和LPS共孵育后凋亡细胞则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EGCG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BMECs中ROS释放和缓解线粒体损伤等综合作用,缓解炎性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EGCG预防和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脂多糖(LPS) 炎性损伤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沙质土壤油莎豆氮磷钾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沙质土壤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莎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沙质土壤条件下油莎豆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4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莎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油莎豆茎叶、根、块茎干物质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均呈上升趋势.在块茎形成期前油莎豆主要以地上部茎叶营养生长为主,块茎形成期后生长中心逐渐向地下部块茎转移,至收获期块茎干物质累积分配比例高达43.34%~51.00%.2年N2水平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及分配比例均高于其他水平,较其他施氮水平平均提高17.50%和4.00%.油莎豆对氮、钾需求量较大,磷较少.收获期油莎豆氮、磷、钾累积量表现为块茎>茎叶>根,块茎成为油莎豆氮磷钾最终的贮藏器官.N2水平下油莎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内一直呈较高水平,特别是块茎在收获期的氮、磷、钾分配比例分别达到47.09%、65.82%和56.40%.N2水平下,油莎豆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千粒重、块茎产量均高于其他水平,较其他施氮水平平均提高5.57%、7.40%、15.83%和18.12%.在沙质土壤栽培条件下,油莎豆氮施肥量以150 kg hm-2较为适宜.

关键词: 油莎豆 氮肥 养分累积分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枯草芽胞杆菌WZ10对马铃薯枯萎病防效及功能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WZ10的生物学功能及对马铃薯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Salkowski’s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室内盆栽试验对菌株WZ10促生能力进行测定;通过室内防病试验和生理生化测定分析菌株WZ10的防病效果;并利用透明圈法对其解磷、解钾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WZ10具有产IAA和解无机磷能力,并对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与对照植株相比,接种菌株WZ10后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根长和鲜重均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4.34%、19.75%和77.07%,马铃薯植株的PPO、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菌株WZ10对马铃薯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达80.65%,显著高于30%甲霜·噁霉灵水剂处理。菌株WZ10具有较强的促生能力,且对马铃薯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该研究可为后续菌株WZ10功能开发和枯萎病病害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马铃薯枯萎病 促生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炭化条件制备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炭化条件制备的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为生物质炭的制取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炭化温度(T:400℃、500℃和600℃)、恒温时间(t:2 h、4 h和6 h)和升温速率(v:150℃h-1)条件下将油茶果壳制成了9种生物质炭,借鉴材料科学的方法,研究其热失重特征、形貌结构、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有机组分含量等内容。【结果】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相继分解,600℃以后进入热失重稳定阶段。400℃→600℃升温炭化过程中,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由IV型转为Ⅲ型;400℃时,中孔丰富,总孔容积0.00309~0.00351 cm g-1;500℃和600℃时,大孔丰富,平均总孔容积分别为0.00352 cm g-1和0.00390 cm g-1。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C=O和C—O—C消失,—OH、—CH2、C=C、C=O、O—H和Si—O—Si的伸缩振动峰逐渐缩窄;同时由于C=O、—OH、C—O—C等基团的逐渐分解或重组导致油茶果壳生物质炭中H、O元素减少,C元素富集,H/C、O/C和(N+O)/C也明显降低。【结论】油茶果壳炭化过程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富C脱挥发分过程。炭化温度是影响油茶果壳生物质炭C、H、O、N元素含量、微观特征、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构型的主要因素,而恒温时间是影响油茶果壳生物质炭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T400t4V150处理的微孔、中孔和大孔结构在体系中大量分布,尤其是中孔结构最为丰富且孔径分布范围更窄。

关键词: 油茶果壳生物质炭 热重分析 微观特征 孔隙结构 有机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飞蓟粕替代豆粕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水飞蓟粕替代豆粕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63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呼伦贝尔羔羊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3组饲粮中水飞蓟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分别为0(Ⅰ组)、50%(Ⅱ组)和100%(Ⅲ组)。试验期共90 d,其中预试期27 d,正试期63 d,试验期内羔羊每月称重,每天记录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9只羔羊采血,3只羔羊屠宰并采集肝脏组织样本。结果显示:1)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的血清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Ⅲ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羔羊的肝脏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但与Ⅰ组相比,Ⅲ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P> 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4)与Ⅰ组相比,Ⅲ组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乙醛脱氢酶3家族成员A2(ALDH3A2)、脂肪酸合成酶(FAS)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果糖双磷酸酶1(FBP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2(PCK2)、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Ⅲ组肝脏三羧酸循环通路相关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基B(SDHB)和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基C(SDHC)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异柠檬酸脱氢酶3β亚基(IDH3B)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采用水飞蓟粕替代豆粕不会对羔羊的生长性能及肝脏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血液中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有助于提高抗病性;同时,水飞蓟粕还可以提高羔羊肝脏抗氧化能力,上调肝脏代谢基因表达,加快能量代谢循环,对生产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水飞蓟粕 羔羊 生长性能 肝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对NaHCO3胁迫的响应及耐碱能力指标筛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对NaHCO3 胁迫的响应机制,为选育耐碱性较强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V7、后旗红、克新 1 号、兴佳 2 号、荷兰 15 号、康尼贝克 6 个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以 1/2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为母液进行了水培试验.营养液设置 6 个NaHCO3 浓度,分别为 0、10、20、30、40、50 mmol/L,选择出苗后 7 天的马铃薯幼苗,缓苗 3 天后进行碱胁迫处理.胁迫处理 7 天后,调查马铃薯幼苗株高、茎粗、主根长,分析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分析根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 11 项生理指标.[结果]随着碱胁迫浓度的增加,各品种马铃薯幼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碱浓度 30、40、50 mmol/L胁迫处理下,V7 根长较 0 mmol/L处理分别增加了 54.37%、46.04%、25.58%,其余 5 个品种根长均显著低于 0 mmol/L.50 mmol/L胁迫处理下,各品种株高、茎粗均显著低于碱浓度 0 mmol/L处理.各品种叶片含氮量、叶绿素相对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V7、后旗红、克新 1 号叶片含氮量均在 40 mmol/L处理下达到峰值,兴佳 2 号叶绿素相对含量在 50 mmol/L处理下达到峰值,而荷兰 15 号、康尼贝克叶片含氮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在 50mmol/L处理达到最小值.各品种幼苗根系活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碱浓度 40 mmol/L胁迫处理下,V7、后旗红根系活力显著高于 0 mmol/L,而荷兰 15 号的降幅达 80%以上.各品种幼苗根系中丙二醛含量随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但V7 的丙二醛含量始终低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幼苗根系CAT活性、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其中V7、后旗红、克新 1 号、兴佳 2 号的CAT活性、SOD活性高于康尼贝克和荷兰 15 号.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 5 个特征值>1 的归一化指标,其对碱胁迫抗性的累积贡献率达 80.07%,符合主成分分析要求,因此将 11 个指标转化为 7 项生理指标,包括:株高、茎粗、叶片含氮量、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CAT活性.[结论]株高、茎粗、叶片含氮量、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CAT活性这 7 项生理指标可作为马铃薯耐碱性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耐碱能力较强的品种为V7,后旗红、克新 1 号、兴佳 2 号耐碱能力中等,康尼贝克与荷兰15号耐碱性较弱.

关键词: 马铃薯 NaHCO3胁迫 耐碱性 耐碱能力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