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燕麦品种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及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燕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和倒伏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等级均呈增加趋势,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纤维素含量较常规条播增加了 5.7%~16.3%,且在高密度下增幅最大;半纤维素、木质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分别增加10.9%~20.3%、13.6%~23.3%、1.6%~25.5%和12.7%~56.5%.宽幅条播有利于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增加,尤其是穗数增加,进而起到增产作用,在高密度下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缓解群体密度增加后燕麦茎秆抗倒相关化学成分含量及抗倒伏指数的降低,减少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促进燕麦产量形成.


外源添加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离子后,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均呈现出递增趋势,相比对照,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为68.81 mm,增长率为21.40%;产孢量为2.58×10~7个/mL,增长率为21.13%;微菌核数量也随着外源添加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在培养5 d后,相比对照,其涨幅为51.53%;粗毒素分泌量在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增幅近1倍;细胞壁裂解酶活性随着外源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在80μmol/L时达到最强。此外,随着培养基中铁离子浓度的增加,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也相应增强,表现在当外源添加的铁离子浓度由0μmol/L增加至80μmol/L时,病情指数由35.00提高至62.20,增长率为77.71%。综上所述,外源添加铁离子不仅能够加速大丽轮枝菌的生长,促进产孢和微菌核的形成,还能够增强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


玉米秸秆降解复配菌的构建及其协同效果评价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秸秆木质纤维素组成结构复杂性,充分利用不同菌株间的协同效应提升秸秆降解效率。以功能单菌株Achromobacter deleyi strain LMG 3458(A3)、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train NBRC(A4)、Aspergillus terreus(A)、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为试材,通过相互组配构建菌株丰度为1~4的多个复配菌,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明菌株丰度对秸秆降解效率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及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和酶活性均与复配菌组成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丰度为4时(A3+A4+A+P),其玉米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7.01%、36.27%、33.50%和31.27%,滤纸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和漆酶活性分别为15.47、5.84和58.05 U/L,表明菌株间以及酶之间存在多样性效应。复配菌组成菌株间具有协同效应,促进秸秆高效降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甜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差异基因转录组测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甜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差异基因,以甜菜不育系(MS137,MS301)和保持系(OT154,OT302)为材料,取二年生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经分析共获得花蕾期差异基因257个,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催化活性、水解活性、生物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转运.KEGG功能结果注释表明差异基因涉及新陈代谢、戊糖及葡萄糖醛酸转换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结果表明有8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甜菜育性调控,其中,GDSL酯酶基因、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果胶裂解酶基因、果胶酯酶基因等在不育系中显著下调表达,相关基因表达量的降低,花粉成熟过程受阻,形成不育;UDP-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不育系显著上调表达,植物生长素类分泌过剩,导致花粉败育,甜菜雄性不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甜菜不育系育性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油莎豆茎叶代谢物与块茎形态的关联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油莎豆表型差异与茎叶代谢物间的关联,比较分析了10份油莎豆样本的叶宽、块茎宽度、块茎厚度、块茎高度等表型参数,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茎叶代谢物.10份油莎豆样本分为2个表型,即宽叶圆粒型和窄叶长粒型,其叶宽与块茎宽度和块茎厚度呈正相关.用UHPLC-MS/MS对油莎豆茎叶中28个主要代谢物,包括黄烷-3醇、咖啡酸衍生物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个黄酮类化合物即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醛酸苷、荭草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醛酸苷和木犀草素在宽叶圆粒型油莎豆茎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窄叶长粒型油莎豆茎叶.利用KEGG和PlantCyc推导绘制了4种差异黄酮代谢物在油莎豆茎叶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并预测宽叶圆粒型油莎豆相较于窄叶长粒型更具有耐旱性,可为油莎豆的品种鉴定、选育和茎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油莎豆 表型 二次代谢产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12个饲用燕麦品种在乌兰察布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在乌兰察布地区旱作条件下推广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对12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在乌兰察布地区的产量性状差异较大,‘白燕1号’‘百事’‘摩登’和‘麦迪逊’4个品种的鲜草产量超过了20 000 kg·hm-2,干草产量‘麦迪逊’最高达5 892.23 kg·hm-2,干鲜比最高的是‘迪昂’和‘优牧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迪昂’‘悍马’和‘优牧1号’,酸性洗涤纤维最低的是‘莫妮卡’,中性洗涤纤维最低的是‘悍马’,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的为‘悍马’和‘莫妮卡’。叶占比对于燕麦品质的影响显著,与粗蛋白和相对饲喂价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6个指标中权重系数排在前5位分别是茎粗、株高、干草产量、穗占比和粗蛋白含量。综合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表现,兼顾高产优质,乌兰察布地区推荐‘悍马’‘迪昂’和‘优牧1号’。


不同饲草组合对乌珠穆沁羔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不同饲草组合代替部分精饲料对羔羊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4~5月龄健康乌珠穆沁公羔羊30只,分为5组分别接受对照组、青贮组、苜蓿组、柠条组、完全组5种不同日粮处理(对照组日粮的精粗比为75∶25,其余组为50∶50),测定各组的日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并计算毛利润。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低于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ST/AL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苜蓿组和柠条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完全组和青贮组(P<0.05),青贮组、完全组和柠条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日增重表现为完全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青贮组最低,苜蓿组和柠条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料重比最高,显著高于完全组、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3)青贮组的日粮价格及成本最低,完全组、柠条组和苜蓿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完全组每只羊增重价值和毛利润最高,苜蓿组次之,青贮组最低。综合以上,优质饲草组合取代舍饲羔羊日粮中25%的精饲料有利于改善羔羊的健康状况,5个组合中10%苜蓿干草+10%柠条粉+15%青贮玉米+15%玉米秸秆+50%精饲料组合效果最好,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适合内蒙古牧区家庭牧场应用。
关键词: 饲草组合 乌珠穆沁羔羊 血液生化指标 增重 经济效益


腐植酸型改良剂对盐碱地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碱地问题的日益严重制约着河套灌区甜菜的发展。前人研究不同改良剂的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但关于盐碱地甜菜中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2019—2020年在河套灌区盐碱地中施用不同配比腐植酸型改良剂,通过分析不同处理间甜菜产量和质量、各器官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土壤中含盐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施用腐植酸型改良剂可以提高盐碱地甜菜的产量和质量,甜菜产量、产糖量相较于对照分别增加11.29%~32.54%、13.50%~38.61%,不同配比腐植酸型改良剂的改良效果不同。(2)施用腐植酸型改良剂可以促进甜菜在盐碱地中的生长发育,并提高甜菜植株的光合效率。(3)施用腐植酸型改良剂可以降低当季盐碱地中的含盐量,相较于不施用改良剂的地块土壤含盐量减少0.59~3.17个百分点,从而改善甜菜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以上结论为揭示改良剂对盐碱地甜菜生物学特性和产量、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赤峰半干旱区10个饲用燕麦品种适应性评价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半干旱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e)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试验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乳熟期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燕麦品种的株高为61.10~121.76 cm,鲜草产量为15 757.87~37 685.50 kg·hm-2,干草产量为3 443.67~6 425.91 kg·hm-2,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0个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甜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白燕3号’。2)不同燕麦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分别为11.75%~15.45%、50.69%~53.42%和26.82%~32.65%,‘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达到特级干草标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是表现最好的两个品种,且适合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农艺性状 饲草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半干旱区 适应性


外源茉莉酸对燕麦在不同干旱胁迫下转录组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对不同干旱胁迫下燕麦转录组的影响,本研究测定轻度(0.017 mol/L PEG-6000处理)和重度干旱胁迫(0.034 mol/L PEG-6000处理)处理及再添加JA处理的‘蒙燕1号’转录组,并对表达显著差异基因(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外源JA诱导的DEGs均主要富集在膜、催化酶、转移酶和对刺激反应等代谢途径。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未进行干旱胁迫条件下(CK),外源JA诱导1 955个基因表达上调,4 666个下调;DEGs主要富集的通路为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中苯丙素的生物合成通路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干旱胁迫下,外源施用JA诱导1 574个基因表达上调,933个基因下调;DEGs主要富集的通路为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其中脱落酸和水杨酸信号转导、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基因表达均上调;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JA诱导223个基因表达上调,456个下调;DEGs显著富集的只有鞘脂代谢通路。与未施用JA相比,不同干旱胁迫下,施用JA均可诱导细胞分裂素(CTK)代谢通路中CTK的N-糖基化基因(UGT73C5)上调和氧化酶/脱氢酶基因(CKX11)下调,以及脱落酸(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THI1.3)和未知功能基因(AT1G71250)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综上,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JA能诱导燕麦响应干旱胁迫的CTK和ABA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