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12个饲用燕麦品种在乌兰察布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在乌兰察布地区旱作条件下推广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对12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在乌兰察布地区的产量性状差异较大,‘白燕1号’‘百事’‘摩登’和‘麦迪逊’4个品种的鲜草产量超过了20 000 kg·hm-2,干草产量‘麦迪逊’最高达5 892.23 kg·hm-2,干鲜比最高的是‘迪昂’和‘优牧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迪昂’‘悍马’和‘优牧1号’,酸性洗涤纤维最低的是‘莫妮卡’,中性洗涤纤维最低的是‘悍马’,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的为‘悍马’和‘莫妮卡’。叶占比对于燕麦品质的影响显著,与粗蛋白和相对饲喂价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6个指标中权重系数排在前5位分别是茎粗、株高、干草产量、穗占比和粗蛋白含量。综合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表现,兼顾高产优质,乌兰察布地区推荐‘悍马’‘迪昂’和‘优牧1号’。

关键词: 饲用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草组合对乌珠穆沁羔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不同饲草组合代替部分精饲料对羔羊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4~5月龄健康乌珠穆沁公羔羊30只,分为5组分别接受对照组、青贮组、苜蓿组、柠条组、完全组5种不同日粮处理(对照组日粮的精粗比为75∶25,其余组为50∶50),测定各组的日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并计算毛利润。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低于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ST/AL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苜蓿组和柠条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完全组和青贮组(P<0.05),青贮组、完全组和柠条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日增重表现为完全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青贮组最低,苜蓿组和柠条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料重比最高,显著高于完全组、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3)青贮组的日粮价格及成本最低,完全组、柠条组和苜蓿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完全组每只羊增重价值和毛利润最高,苜蓿组次之,青贮组最低。综合以上,优质饲草组合取代舍饲羔羊日粮中25%的精饲料有利于改善羔羊的健康状况,5个组合中10%苜蓿干草+10%柠条粉+15%青贮玉米+15%玉米秸秆+50%精饲料组合效果最好,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适合内蒙古牧区家庭牧场应用。

关键词: 饲草组合 乌珠穆沁羔羊 血液生化指标 增重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专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渍土效果研究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滨海盐渍土存在的土壤盐分高、结构差、钠含量高、返盐频繁等问题,为促进沿海地区滩涂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探究一种专用的土壤调理剂对于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专用土壤调理剂“盐怕”(ZL201810961893.4)为试验材料,以滨海地区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测定不同用量(0、3000、6000 kg hm-2)的“盐怕”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从而分析并评估该环境友好型的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含盐量及pH,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Na+离子含量,同时提升土壤中Ca2+、Mg2+和K+含量,并使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提升,但超过某一用量范围后调理剂用量继续增加其效果提升不再明显。【结论】该专用的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且高效地改良滨海盐渍土,推荐调理剂施用量为3000 kg hm-2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土壤改良 土壤含盐量 土壤离子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量对缩行带状滴灌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缩行带状滴灌下播量对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以抗倒伏品种“坝莜1号”和易倒伏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90 kg hm-2 (S1)、120 kg hm-2 (S2)、150 kg hm-2 (S3)、180 kg hm-2 (S4)和210 kg hm-2 (S5) 5个播量,研究其对燕麦茎秆基部理化特性、抗倒伏能力、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和重心高度随播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坝莜1号”在S3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株分别增加了2.63%~13.36%和1.49%~12.30%;“燕科2号”在S2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2.52%~15.20%、4.67%~21.21%。两燕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随播量增加而增加, S1较其他处理降低了10.86%~96.39%,第二节间粗、干重、充实度及抗折力随播量增加而减小,S1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1.76%~32.81%、 9.08%~125.89%、26.88%~292.64%、6.48%~129.70%。随着播量的增加,燕麦茎秆基部纤维素、可溶性糖、C/N、钾、硅含量逐渐降低,氮含量相反。与其他处理相比较, S1处理各化学组分含量分别增加了5.81%~74.10%、1.62%~24.34%、4.78%~55.41%、1.90%~107.78%、2.00%~17.37%,氮含量降低了2.95%~22.66%。倒伏率和倒伏级别在不同年份和品种间表现不同:2022年坝莜1号和燕科2号分别在S4~S5和S3~S5播量下发生倒伏, 2023年两燕麦均发生倒伏,且倒伏率和倒伏分级随播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降低,但籽粒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坝莜1号”和“燕科2号”分别在150 kg hm-2和120 kg hm-2下籽粒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和化学组分含量显著影响茎秆基部抗折力,从而影响田间倒伏率和级别,可作为评价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抗倒伏能力与籽粒产量,坝莜1号最佳播量为150 kg hm-2,燕科2号最佳播量为120 kg hm-2

关键词: 茎秆基部形态 茎秆基部化学组分含量 抗折力 倒伏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耐低温乳酸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前期筛选出耐低温乳酸菌对天然牧草青贮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天然牧草为原料,设置无添加剂、CH(商用菌株)、耐低温菌株Z906、L12、复合菌株ZL共5个处理,在室温、15℃、5℃下自然发酵60 d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最终结果表明:温度对天然牧草青贮过程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干物质、乳酸、乙酸含量、大肠杆菌数量有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乳酸菌数量有上升趋势。5℃下Z906处理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均最高,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未产生丁酸,氨态氮含量最低。V-Score评分等级为良好,排名第一,得分为93.07,青贮品质最优。综上所述,在北方较冷地区对天然草青贮,可添加Z906菌株的应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 天然牧草 耐低温乳酸菌 青贮 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向日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确降解地膜覆盖对向日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的影响。以向日葵三瑞10号为供试品种,系统分析了2022年和2023年设置的兴安盟降解膜(XAM)、兰州降解膜(LZ)、吉林降解膜(JL)、苏州降解膜(SZ)、上海降解膜(SH)等5种生物降解地膜及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对照(CK)共6个处理,对向日葵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向日葵生长前期差异不显著,而在中后期普通地膜土壤含水量高于降解地膜;LZ和SH降解地膜处理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大于CK,其他处理之间并未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向日葵干物质积累过程符合Logistic模型,拟合度R2均在0.925 9以上,2年中,CK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增长速率均低于降解膜处理;2022年SH处理产量为4 259.29(kg/hm2),较CK的产量高出13.93%,2023年SH处理产量为4 493.85(kg/hm2),较CK高出23.44%;JL和SH降解膜处理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48和14.00/(hm2·mm),较CK处理高出5.69%和9.17%。综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多方因素,SH和JL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在内蒙古黄河流域南岸灌区范围进行推广,本研究可为缓解残膜污染和推动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向日葵 降解膜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eta分析研究菌剂添加对堆肥产品中氮含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技术作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在堆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氮素损失问题,菌剂添加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菌剂类型、菌剂来源、接种剂量、堆肥原料、堆肥工艺、生产规模对堆肥产品氮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堆肥过程氮素损失(氨气、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菌剂能够显著提升堆肥产品的全氮(19.3%)、铵态氮(40.8%)和硝态氮(2.3%)含量,减少NH3排放(-14.9%),降低C/N(-37.9%)和氮素损失(-29.7%)。菌剂来源是影响堆肥产品氮素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筛选自堆肥环境的土著微生物能够适应堆肥环境,对全氮含量提升的效应值最高(16.9%),更有利于在堆肥过程中发挥固氮减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菌剂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菌剂添加量<2%时对堆肥产品的全氮、碳氮比的影响最显著,而菌剂添加量<1%时,对堆肥产品中铵态氮含量影响最显著。但由于大多数文献多以纤维素降解菌添加利用为主,导致堆肥产品中对碳的利用效率高于氮,因此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碳氮比显著下降。由于初始碳氮比较低,导致以家畜粪便作为发酵原料的堆肥产品中,菌剂添加对其含量的提升效果低于其他发酵原料,但反应器堆肥是除传统堆肥工艺外,固氮减损效果最好的堆肥工艺。因此,添加菌剂可提升堆肥产品中氮素的保存,且菌剂来源最为重要,土著菌剂效果最优,反应器堆肥工艺固氮效果优于条垛和槽式堆肥。

关键词: 堆肥 菌剂 固氮减排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芍药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种子层积过程中形态、营养物质、酶活性、内源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为其休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种子的形态变化,测定营养物质、酶活性、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休眠解除过程分为下胚轴生长、胚芽膨大和上胚轴生长;初始储藏物质以脂肪为主,约28%。休眠解除过程脂肪、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整体下降,为萌发提供物质。脂肪在休眠解除中消耗最多,为主要供能物质。休眠解除过程分解营养物质的酶活性变化符合营养物质变化趋势,抗氧化酶活性整体增强;休眠解除过程中G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ABA含量和GA/ABA比值显著下降,关键基因变化符合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芍药种子休眠解除须满足暖温-低温的变化,酶活性增强,营养物质分解为休眠解除提供能量,ABA含量显著下降是抑制萌发的主要激素。芍药种子休眠的解除需要能量代谢和激素共同调控。

关键词: 芍药种子 休眠 种子形态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鲜两用辣椒新品种'北星六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星六号’是干鲜两用辣椒杂交新品种。植株长势强,株高75 cm,首花节位10节,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深红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实长锥形,纵径13.6 cm,横径3.0 cm,果肉厚0.28 cm,单果鲜质量22.0 g。维生素C含量2 860 mg·kg-1,反式辣椒红素1.52 g·kg-1。鲜椒产量39 600 kg·hm-2,干椒产量7 800 kg·hm-2。抗CMV、中抗TMV、高抗疫病,适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通辽市等地露地越夏种植。

关键词: 辣椒 干鲜两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兴和县腐烂茎线虫群体的分离和鉴定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区,明确马铃薯线虫病的病原,对种植区内的线虫检疫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从兴和县采集出现空心、干腐等症状的马铃薯,分离线虫后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兴和县线虫群体的形态特征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相似,形态测量值虽存在差异但范围值基本一致;其rDNA-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供试群体与腐烂茎线虫C型、D型群体聚为一支,其序列和腐烂茎线虫C型的序列最大相似性达99.87%,和D型序列的相似性为99.26%。综上,将兴和县线虫群体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型群体。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线虫接种马铃薯后引起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兴和县制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腐烂茎线虫 形态特征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