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目标检测的收获小麦杂质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 2025
摘要:小麦杂质监测在粮食储存过程中至关重要,较高的杂质含量会加速小麦的霉变和变质,进而导致储存损失和资源浪费。然而,目前的杂质检测仍以人工检测为主,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平台的小麦杂质监测系统,该系统以Jetson Orin NX为核心计算平台,通过小麦采样与检测装置对收获小麦的杂质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杂质监测系统的变速箱在不同挡位转速下,系统均能够实时监测收获小麦的杂质情况,显示采集样本中的杂质数量,并具备警告提醒功能。该系统的应用对大规模小麦储存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监测系统 Jetson Orin NX 实时 小麦储存


改革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分析-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5
摘要:农业科研院所的核心动能是科技创新,院所的发展与自身文化建设紧密相关,文化建设对促进科技创新和科研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内涵,论述了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打造思想教育阵地、打造文化阵地、打造先进典型阵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农业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种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市场 》 2025
摘要:"科技兴农,种业先行",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种业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科技,才能在关键时刻突破"卡脖子"困境.目前,传统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种业企业发展需求,文章结合种业企业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创新能力5 个维度共计18 个指标的种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种业企业开展综合财务绩效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从而找出其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经营策略,提高种业企业的综合绩效水平.


美国王鸽与欧洲肉鸽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及抗氧化功能的比较分析
《中国家禽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美国王鸽和欧洲肉鸽的乳鸽肉质特性,试验比较分析了美国王鸽和欧洲肉鸽28日龄乳鸽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胸肌脂肪酸含量、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欧洲肉鸽的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胸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美国王鸽(P<0.01),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美国王鸽(P<0.05),美国王鸽的屠宰率、腿肌率极显著高于欧洲肉鸽(P<0.01)。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美国王鸽的胸肌亮度值(L*)、滴水损失均显著高于欧洲肉鸽(P<0.05),pH值极显著高于欧洲肉鸽(P<0.01),胸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欧洲肉鸽(P<0.01)。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欧洲肉鸽胸肌中棕榈酸、油酸和反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美国王鸽(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美国王鸽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极显著高于欧洲肉鸽(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欧洲肉鸽(P<0.05)。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美国王鸽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能力(T-AOC)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欧洲肉鸽(P<0.01),丙二醛(MDA)活性极显著低于欧洲肉鸽(P<0.01)。综上所述,美国王鸽和欧洲肉鸽产肉性能均良好;相对而言,欧洲肉鸽体型更大,胸肌发育更佳,系水力好;而美国王鸽腿肌较发达,胸肌嫩度高,脂肪沉积少,抗氧化功能更强。
关键词: 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功能


智慧设施园艺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
《农业工程 》 2025
摘要:智慧设施园艺旨在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中,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全面了解智慧设施园艺国内外研究动向、前沿和热点议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核心论文集为检索平台,依据2002—2022年智慧设施园艺领域781篇研究文献分析全球研究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及前沿热点。结果表明,智慧设施园艺在2017年后迅速发展,2018—2022年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74.56%;总体上智慧设施园艺呈现以农学和工程学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发文量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韩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我国发文量进入世界前15的机构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占前15机构发文量的32.34%;聚类分析发现,智慧设施园艺研究聚焦于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水肥管控和机器人作业,基于物联网监测耦合机器学习和视觉技术的作物生长监测,以及温室能源管理系统,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项涉及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实现设施园艺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识别及品质监测等,是近年来智慧设施园艺研究的前沿热点。
关键词: 智慧设施园艺 文献计量学 计算机视觉技术 智能化 智慧农业 设施农业


空气中耐药基因和致病菌逸散特征与暴露风险-以典型市政污水处理厂为例
《中国环境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污水处理厂空气和对应污水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和耐药致病菌(ARBs)展开系统研究,分析其在空气中的富集率以及影响因素,评估其日呼吸暴露量.结果显示,空气和污水中的优势ARGs的种类和浓度均存在差异,最高浓度基因分别为Sul1和tetW.两种介质中优势致病菌种类相似,依次为拟杆菌(Bacteroides)、克雷伯菌(Klebsiella)和肠球菌(Enterococcus).污水厂空气中某些ARGs和ARBs存在富集现象,其中富集率最高ARGs和ARBs分别为tetW和巨单胞菌(Megamonas).污水中ARGs和ARBs向空气的转移受到污水水质和曝气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溯源分析结果显示,污水厂空气中细菌约有73.59%±3.61%来自污水.本研究在空气和污水样本中均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现空气中MRSA的抗生素耐药指数(0.24)远高于污水(0.077±0.045),并且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能也高于污水中相应分离株.人体呼吸暴露分析结果显示,污水厂工人的细菌日吸入量为(1.9±1.5)×10~5copies/d,ARGs和移动遗传元件(MEGs)的日吸入量分别为(7.4±7.5)×10~4copies/d和(0.8±1.0)×10~4copies/d.
关键词: 市政污水处理厂 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 抗生素耐药致病菌(ARBs)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富集规律 呼吸暴露


小麦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3-B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 NRT) NRT2.1在植物氮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揭示NRT2.1基因在小麦幼苗期响应氮饥饿中的功能,从小麦中克隆了TaNRT2.1.3-B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aNRT2.1.3-B基因编码区长1 698 bp,编码一个含565个氨基酸的蛋白。进一步预测分析显示,TaNRT2.1.3-B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MFS_1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膜;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39.47%)、β-折叠(5.49%)、无规卷曲(40.35%)和延伸链(14.69%)组成。不同物种间NRT2.1蛋白进化分析表明,TaNRT2.1.3-B与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中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定量PCR对TaNRT2.1.3-B基因在苗期不同组织及在氮饥饿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aNRT2.1.3-B在根中表达量远高于地上部;在氮饥饿条件下,TaNRT2.1.3-B在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低氮低效型小麦品种,推测TaNRT2.1.3-B可能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小麦NRT2.1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小麦氮高效种质筛选和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硝酸盐转运蛋白 氮饥饿 表达分析


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农业工程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水稻耕、种、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开展技术前沿与态势分析,剖析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差距,提出不同环节下国内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态势,以期为推动水稻全程全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补齐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短板、建设现代农业强国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研究表明:1)2022年国内丘陵山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0.8%,并且在不同的环节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研发与应用起步较晚、基础不牢、产品的综合性能不高,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地的轻量、高效、高稳定性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相对匮乏,发动机高功率低排放设计制造技术、刀具抗损降耗优化设计技术、车架轻量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攻克;3)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是未来国内丘陵山地水稻生产作业装备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水稻机械化 关键技术 主要挑战 未来趋势


北京典型绿化乔木对PM2.5无机成分NH+4和NO-3的吸收和分配机制
《生态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能有效吸收大气中PM2.5改善空气质量,探明其吸收和分配PM2.5机理对提高植物生态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利用一次性熏气法结合15N示踪法探究北京典型绿化乔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旱柳(Salix matsudana)、银杏(Ginkgo biloba)、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对PM2.5水溶性无机成分NH+4和NO-3吸收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能有效吸收PM2.5中NH+4(0.03—0.80μg/g)和NO-3(0.02—1.10μg/g)。对NH+4吸收能力表现为旱柳和油松最强,其次是银杏和栾树,白皮松和国槐最弱;对NO-3吸收能力表现为旱柳和油松最强,其次是白皮松和国槐,栾树和银杏最弱。(2)植物地上器官15N吸收能力和分配率大于地下器官。叶片对两种离子的吸收能力(NH+4:0.08—1.63μg/g, NO-3:0.01—1.18μg/g)和分配率(NH+4:18.95%—76.10%,NO-3:6.86%—91.64%)最高。(3)不同浓度、树种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各器官15N吸收能力和分配率(P<0.01),其中地上器官吸收能力随浓度升高而增加。(4)具有较小根冠比、粗根生物量比和较大枝生物量比特征的植物更利于吸收NH+4;具有较小根冠比、粗细根生物量比和较大干生物量比特征的植物更利于吸收NO-3。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植物吸收PM2.5机制及其与自身因素(植物性状)和自然因素(PM2.5浓度)的关系,对不同污染程度地区如何有效利用植物净化PM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典型绿化乔木 一次性熏气法 15N示踪 PM2.5无机成分 吸收与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