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遗传
《植物保护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含有抗黄矮病基因的3个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根据3×4不完全双列杂交的 F_1代,分析黄矮病抗性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从双列杂交试验中选择产量、抗性均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2个组合,分析 F_2~F_4代的抗性分离、遗传变异及遗传力,为制定高效的小麦抗黄矮病育种技术路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抗黄矮病性状遗传主要由基因效应决定,受加性、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与非加性效应之比为38.2:1;②BYDV 抗性遗传取决于感病亲本对黄矮病毒的敏感性,同一世代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群体分离及变异具有较大差异,而同一遗传背景下各世代平均抗性差异较小;抗性变异随世代的增加减幅较大,抗病基因纯合较快;③抗病性遗传力较高,其狭义遗传力介于75%~90%之间,遗传决定度达90%以上,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可对抗病性进行早代鉴定和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建设“小杂粮王国”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5
摘要:山西在国内外享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实现小杂粮产业化,以此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山西省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内容。针对山西小杂粮产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政策环境、科技支持与创新、市场体系建设和实施名牌战略等具体内容,旨在为促进山西小杂粮走出国门、真正成为世界性资源提供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杂粮膨化食品的研制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05
摘要:选用苦荞、燕麦、杂豆等山西特色杂粮为主要原料,有针对性地强化苦荞的黄酮、燕麦膳食纤维等功能性营养因子,研制出可降低血脂、调节血压和润肠通便等专用系列杂粮膨化保健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铜陵药用牡丹不同生长期物质的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动态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5
摘要:目的探讨药用牡丹不同生长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及其种植的平衡施肥问题。方法采用定期采样,分析不同生长期药用牡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生长量,推算种植过程的科学施肥量。结果药用牡丹地上部快速生长期主要在7月份之前,植株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较高;氮、磷、钾的平均含量1.259%氮、0.114%磷、0.530%钾。从7月开始,地下部明显增重,此时期根部积累的氮、磷、钾较多:根氮、磷、钾的平均含量0.794%氮、0.108%磷、0.380%钾。结论药用牡丹植株生长每年的需氮约1 500 g、需磷160 g、需钾640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施L-蛋氨酸、L-苯基丙氨酸、L-色氨酸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前体物质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并确定了其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土施L蛋氨酸(L-MET)、L-苯基丙氨酸(L-PHE)和L-色氨酸(L-TRP)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提高玉米根系活力、体内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玉米对氮、磷、钾、锌养分的吸收.在所有供试浓度中,以土施L-MET0.0185~0.185mg·kg-1、L-PHE0.2mg·kg-1和L-TRP0.03~0.3mg·kg-1效果最佳,而且L-PHE和L-TRP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提高养分的吸收能力均优于L-ME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