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接ELISA检测雏鸡烟曲霉菌抗体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以烟曲霉菌丝提取物作为包被抗原 ,建立了检测雏鸡血清中烟曲霉菌抗体的间接 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 ,重复性好 ,其抗原包被浓度为 1 2 4μg/ m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 1 6,抗原最佳包被时间为 4℃过夜 ,血清反应时间为 3 7℃作用 1 .5 h。对 1 2 0份人工感染烟曲霉菌的雏鸡血清试验发现 ,间接 ELISA检出时间比琼脂扩散试验早 7d以上 ,检出率高约 40 .8%。表明间接 ELISA试验是一种特异敏感的雏鸡血清烟曲霉菌抗体检测技术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浙江经济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未来20年浙江农业发展必须根据中国加入 WTO 后国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标准一体化、贸易规则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浙江农业产业结构从目前的“种—养—加”格局转变成为“加—养—种”格局。


玉米多堆柄锈菌的生物学特性
《玉米科学 》 2001
摘要:根据症状和夏孢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将浙江省淳安县等地近年来流行的玉米锈病鉴定为由多堆柄锈菌 (PucciniapolysoraUnderw)引起的玉米多堆锈病。该菌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 6℃ ;夏孢子发芽还必须有水滴和空气。有自然光时夏孢子发芽率最高 ,其次为黑色和蓝色光 ,而黄、红、绿色光发芽最少。在适宜条件下 ,夏孢子经 7h发芽率达最高。夏孢子存活期 ,在 - 15℃时不到 5d ,12~ 2 0℃时鲜病叶为 10d ,风干病为 15~ 30d。喷雾毛笔刷、手指涂孢子悬浮液和手指擦干孢子粉 4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相似。玉米苗期到乳熟期接种的发病率可达 98%~ 10 0 % ,发病严重度和病害潜育期随生育期提高而减轻和延长


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蚕桑通报 》 2001
摘要: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了蚕业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蚕业生产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雄蚕品种产业化、实施蚕业精品工程、名牌战略和开展现代蚕业园区建设等内容。而加快蚕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突破传统技术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对策。


板栗果实褐变的生理因子初探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研究表明 ,板栗果实成熟后期 ,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的活性均明显上升 ,边果肉的POD远高于心果肉 ,POD与果实褐变强度有显著的相关性。总酚和单宁含量在边果肉和心果肉中的差异逐步增大。心果肉中抗坏血酸的上升明显快于边果肉。认为板栗果实褐变主要发生在边果肉


浙江省海涂农业综合开发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研究
《土壤通报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开发浙江省43288万亩海涂资源,在上虞市和温岭市海涂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在建园和示范过程中,按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农田;按“三优化”模式建设防护林和“排、压、耕、平,合理布局”,进行盐斑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果蔬、棉花和水产养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农业生产数据库并建设了农业服务体系.经1996~2000年示范实践结果,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5亿多元,可以 为浙江省海涂农业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