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岸精准农业技术合作交流的若干建议
《海峡科技与产业 》 2002
摘要:由福建省闽台科技交流协会主办的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于4月29日在福州市举行。来自闽台科技界的专家学者相聚在一起,畅谈两岸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加强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共同迎接新的挑战。会上许多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版面有限,本刊仅节选其发言稿中的部分内容,供读者参阅。(本刊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02
摘要:在对种植业物质消耗、种植业劳动投入量估算的基础上 ,对 1982~ 1998年福建省种植业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 ,采用增长速度方程式法对福建省 1982~ 1998年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Ⅱ空间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耐荫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研究了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诱变的效应 ,结果表明 ,高空处理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1] ,在生物学观察测定的基础上引入生化测定方法 ,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经高空处理与留地对照满江红 3个品系体内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变化趋势。其结果再次表明 ,光照影响各满江红品系的生长速率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 ,各品系的生长速率都下降 ,但在低光照下 ,经高空处理的 19H品系其体内PPO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品系 ,同样的也比留地对照的同一品系 19CK高 13.8% ,充分说明经高空处理后的 19H品系耐荫性得到明显提高 ,初步论证了以高空诱变作为满江红品种改良手段是可行的
关键词: 满江红 生物量 吸光度 多酚氧化酶 耐荫性 空间诱变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福建茶叶 》 2002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就新世纪我国茶业发展之路提出了对策。作者认为,今后在茶叶生产技术的研究方面应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无公害茶叶配套生产技术体系、自动化茶叶加工机具的研制与推广、茶叶综合利用技术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等五个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在农业制度改革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应当加强茶叶行业学会的作用,组织开发全国性的茶叶资讯平台,建立茶叶科技服务资讯网络,鼓励成立茶叶同业公会组织,扶持茶农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化经营,是增强我国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强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
《高科技与产业化 》 2002
摘要:我国农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对农业科技发展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我国的东部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的禁锢,以及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生产周期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还远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仍是主要投资者,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一方面,企业因为缺乏技术,缺乏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农经济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不同国情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其农业结构变迁与政策调适重点有所不同。当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 ,尤其要借鉴荷兰、日本等小农经济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运用经济学指标 ,判定日本及中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业角色转换始点 ,提出借鉴国外经验 ,应重新审视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角色与作用。适时转换职能 ,调适农业生产、营销和农民福利政策 ,变革农地制度设计 ,推行知识和技术替代土地发展的政策 ,针对不同区域运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工具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