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葫芦新品种京葫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耐低温弱光的自交系20362-8为母本,H19315-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适合在早春棚和日光温室栽培的西葫芦一代杂种京葫1号。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播种至开花约35d(天)。生长势强,矮生,商品瓜为浅绿色覆网纹,有光泽,瓜条顺直,长筒状,纵径25cm,横径6~7cm,商品性好,畸形瓜少,单瓜质量200~400g。抗枯萎病,较耐白粉病,耐低温弱光。一般保护地平均产量为8000kg·(667m2)-1左右。适合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日光温室越冬和早春栽培,目前已推广2600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CpTI-GNA基因棉花的研究(英文)
《棉花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三价抗虫基因(Bt-CpTI-GNA)导入常规棉花品种中,获得转基因再生株,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在棉花体内表达,并遗传给后代材料。PCR分子检测与转化的标记基因和外源目的基因抗性三者极有规律性。其所携带的基因在转基因棉花中有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棉株体内“基因沉默”而引起所致。
关键词: 棉花 农杆菌介导转化 Bt-CpTI-GNA 抗虫性 标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品质分析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的思考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燕麦、燕麦粉(莜麦精粉)、燕麦麸皮的主要营养素含量及保健功效,介绍了国内外燕麦制品和新产品开发概况,并为燕麦产业化途径提出些许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