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热应激对鱼类生命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水产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代谢与生长、抗氧化能力、热休克蛋白以及免疫相关研究成果。鱼受到热应激时,机体会产生对自身有害的活性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通过酶联通路和非酶联通路来消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大多水鱼类在适宜温度内,生长率与水温成正相关,超过适宜温度,鱼类代谢紊乱,生长缓慢甚至停止,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导致鱼类死亡。研究鱼类的耐高温性,对创造更高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和选育耐高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温度胁迫 热休克蛋白 水产养殖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水产科技期刊影响力,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期刊基本情况、期刊投审稿情况、期刊编委会情况、编辑能力、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方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产科技期刊仅有一半左右被重要数据库收录,影响力指标低于农学类其他科技期刊;年收稿量 500 篇以下的占 80.0%;稿件录用率低于 50.0%的期刊占52.0%;高水平论文较少,仅有 16.0%的调研对象对稿源质量表示满意;出版周期多以双月刊为主,占 80.0%;超过 90.0%的期刊都具备采编系统;在对期刊质量提升的贡献评估中,有 57.1%的调研对象认为编委会的作用微乎其微或几乎没有影响.研究认为,当前水产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略长,传播和办刊技术手段欠多样化,高质量稿件缺乏,编委会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等因素,制约和影响了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文章建议,期刊管理部门和科学研究相关部门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期刊评价体系支持期刊发展,而科技期刊应注重发挥学术导向作用、注重内容质量建设以塑造期刊价值,并通过建立和完善专业化办刊模式、加强新技术应用适应媒体融合、加强期刊集群化建设、加大国际化推广力度等措施,不断提升水产科技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 水产 科技期刊 影响力 举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鲌(翘嘴鲌♀*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 杂交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生物学性状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环境DNA技术探测南海西沙鲸类物种多样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提取南海西沙海域水体样本的环境DNA,利用鲸类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目视观测的结果探讨环境DNA技术在鲸类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4种通用引物在鲸类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利用4种通用引物在西沙海域19个站点的样品中检测到5种鲸类,分别为热带斑海豚(Stenella attenuata)、长吻飞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弗氏海豚(Lagenodelphis hosei)、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短鳍领航鲸(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采样过程中观测到的 3 种鲸类分别为:热带斑海豚、长吻飞旋海豚和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两种方法检获的优势物种一致,利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到了未被观测到的物种.结合引物Cet-12S和Marver3的检测结果可以涵盖所有站点(n=17)和所有鲸类物种(n=5),表明针对不同基因片段的引物结合使用有利于检测效果的提高.对于检出的鲸类序列和物种数,4 种引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Cet-12S 检出的鲸类序列数和物种数占比最高,分别为 33.0%和 21.1%,而其他引物检出的鲸类序列数和物种数占比仅为 0.2%~0.6%和 2.0%~4.1%.此外,Cet-12S非特异扩增的序列数和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 3种引物,是特异性较高的鲸类环境 DNA 通用引物.相较目视观测,环境 DNA 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且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鲸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本研究丰富了西沙海域的鲸类物种多样性信息,为鲸类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环境DNA 通用引物 鲸类 物种多样性 西沙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滑坡典型特征及石油地质学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对海洋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海底滑坡空间展布特征和垂向结构特征进行总结,对滑坡体岩石物理特征进行梳理,揭示海底滑坡边界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岩石物理特征。结合海底滑坡特征,从提供物源、储层、盖层、改变海底温压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积极意义,从破坏盖层、改变海底土体温压环境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应对海底滑坡微尺度特征识别、进一步开展海底滑坡与海底油气藏联系以及加强海洋油气开发致灾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海底滑坡 结构特征 岩石物理特性 海洋油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型生物质炭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质炭填料是一种新型填料,明确该填料的物理属性,通过与砾石石英砂填料实验组进行比较,对比吸附生物膜处理人工污水和池塘污水的效果,研究物化性质以及作为基质附着生物膜净水的能力。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填料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CaCO3,无毒无害,比表面积大(8.92 m~2/g)。(2)当水温在21℃左右时,仅靠自身理化性质,填料添加量越多降氮磷效果越显著。当添加量为45 g/L时,159 h的氨氮去除率为91.58%;当添加量为20 g/L时,120 h的正磷酸盐去除率为94.12%。(3)15℃左右水温条件下,当两组填料的添加量均为20 g/L时,生物质炭填料组的降氨氮效果优于砾石石英砂组,但砾石石英砂组降低池塘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效果稍好。综上,生物质炭填料除自身能降氮磷外,附着生物膜的能力更强,有更好的净水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生物质炭填料 生物膜 基质 人工湿地填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青素运载体系的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虾青素作为一种天然强抗氧化剂,不仅具有强抗氧化功效,还具有降血糖、抗炎、抗癌等生物功效.目前国内外均有生产虾青素的公司,且它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水产饲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这些行业对原材料的要求颇高,但虾青素存在水溶性低、稳定性差、合成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产业应用.因此探究运用包埋技术保藏虾青素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多种运载体系已被证明可以提高虾青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该综述回顾了基于虾青素运载体系的最新进展,并以脂质体、微胶囊、乳液为代表进行阐述.通过比较三种运载体系的包埋率、生物利用度、优缺点等方面,以期为虾青素的运载体系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为虾青素市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虾青素 运载体系 脂质体 微胶囊 乳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MS代谢组学解析凡纳滨对虾在微冻贮藏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与品质的相关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微冻贮藏对虾的品质变化机制,以体质量为(13±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了微冻贮藏(-3℃)过程中第0、10、20、30天时对虾的代谢变化,以及肌肉的持水力、质构、pH、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疏水性和浊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并结合代谢物结果筛选出反映品质指标的关键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微冻贮藏时间下,对虾肌肉的总体代谢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基于OPLS-DA模型对0 d vs 10 d、0 d vs 20 d、0 d vs 30 d 3组数据进行筛选,微冻贮藏期间对虾肌肉中共检测出79种共有的差异代谢物,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氨基酸生物合成、组氨酸与嘌呤衍生生物碱生物合成、赖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以及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衍生生物碱生物合成;贮藏期间,对虾肌肉的持水力、硬度、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下降,pH、疏水性和浊度上升;代谢通路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L-赖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可作为指示微冻凡纳滨对虾品质变化的关键代谢物。本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微冻对虾肌肉的代谢变化,为快速、准确地反映对虾肌肉的实时品质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冻 代谢组学 肌肉品质劣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甲壳肽EsCrus3和EsCrus4表达模式与免疫功能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克隆并鉴定了两个Ⅰ型甲壳肽(Crustin)基因,分别命名为EsCrus3和EsCrus4.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表达与纯化、免疫功能验证等研究手段,分析了这2个新型抗菌肽的表达、结构和功能.EsCrus3的cDNA序列全长567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Amino acid,aa);EsCrus4序列全长743 bp,ORF区288 bp,编码95个aa.两者都含有信号肽、富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ysteine-rich region,CRR)和WAP(Whey acidic protein)结构域.EsCrus3和Es Crus4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仅为30.77%,并且进化分析显示Es Crus3和Es Crus4分别位于两个具有分类意义的分支上,提示两者生物学功能可能存在差异.EsCrus3和EsCrus4均在卵巢中高度表达且具有相似的表达水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刺激时呈上调表达趋势,其中EsCrus3响应速度更快,在刺激2h时上调表达,EsCrus4则在刺激后12-24h时显著上调.重组蛋白Es Crus3和Es Crus4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结合活性,并且对不同微生物多糖结合活性也存在明显差异.Es Crus3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PGN)和脂磷壁酸(LTA)具有很高结合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和真菌β-葡聚糖也有一定结合活性,而Es Crus4只对PGN具有显著结合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EsCrus3响应病原刺激更迅速、与病原多糖结合能力更强,提示其在卵巢的免疫防御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此外,EsCrus3和EsCrus4序列和功能的差异为新型药物的挖掘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抗菌肽 Ⅰ型Crustin 表达分析 结合活性 中华绒螯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QuEChERS结合UHPLC-MS/MS法测定乌鳢肌肉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乌鳢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风险,建立了乌鳢肌肉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简单、廉价、高效、耐用和安全的前处理方法(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QuEChER)。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优化法,优化了提取和净化条件。样品经10 mL 1%甲酸酸化乙腈和2 mL 0.1 mol/L Na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提取,以150 mg PSA和200 mg C18进行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50~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分别为0.25~0.75μg/kg和0.84~2.00μg/kg。在乌鳢肌肉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平均回收率在89.5%~11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1%~8.88%之间。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乌鳢中四环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乌鳢 四环素类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