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自然降雨产流及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和农田下垫面的产流系数分别为81 4%,73 6%,41 6%,2 7%。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研究表明:旱地型品种应作为集水补灌旱地小麦的主干品种;补灌量愈大产量愈高,拔节期补灌优于扬花期;同一补灌量集中补灌优于分次补灌;不同播期密度在集水补灌条件下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该项研究为开展集水工程及集水补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 集水工程 产流系数 集水补灌 水分利用效率 旱地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马铃薯晋薯十二号的选育及应用
《陕西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晋薯十二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试验站采用“75 -3 0 -7”做母本 ,“燕子”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1 992年培育实生苗入选单株“92 -2 -7”,1 993年参加株系圃试验 ,1 994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经各级试验结果表明比现用品种增产 1 7%以上。是具有高产、抗病、耐退化、品质优、经济性状好的更新换代新品种。适宜在山西 ,内蒙、甘肃等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主要农田施肥状况及典型县域农田养分平衡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山西省农业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土壤测定数据,采用典型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全省和3个典型县域农田施肥状况、养分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山西省平均N肥用量为181.8Nkg/hm2,P肥用量为93.7P2O5kg/hm2,K肥用量为41.9K2Okg/hm2,N∶P∶K为1∶0.52∶0.23。从化肥的投向来看,水地的施用量明显高于旱地,蔬菜和果树的施用量高于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从3个典型县域农田养分平衡来看,1980年后随着N、P肥施用量的增加,农田N素和P素出现大量盈余,K素则处于亏缺状态。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2000年土壤测定结果分析,了解了山西省近20年来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趋势,以及典型县域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及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双抗虫棉纯合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的配合力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CII设计,利用4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与9个转两类抗虫基因(Cry1Ac和API)纯合系进行杂交组配,对36个组合的F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的竞争优势明显,各产量性状均具有竞争优势,但子指的优势为负值;皮棉和子棉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两者分别为17.2%和7.9%,皮棉和子棉产量的竞争优势率分别达到86.1%和80.6%。产量性状的优势大小依次为衣分、铃重和单株铃数,分别为4.1%,2.1%和0.7%。对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个转基因抗虫棉纯合系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4个母本中的两抗虫棉的皮棉和子棉的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优于两非抗虫棉。对这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因这9个纯合系的受体均为冀合321,所以这种配合力的差异是由外源基因作用的差异造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及对策分析
《杂粮作物 》 2005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具有营养丰富、保健功效的绿色杂粮必将备受青睐。我国入世后,小杂粮市场进一步拓宽,优质小杂粮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山西的小杂粮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加入WTO将为山西省小杂粮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对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山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