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高粱新品种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行距及密度对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行距:30、50和60cm,每个行距处理设4个密度:4.5万、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2.结果表明,行距50cm时,晋糯3号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穗粒数及产量最高,其次为行距60cm,行距30cm处理最低;相同行距时,密度为13.5万株/hm~2时产量较高,但与密度10.5万株/hm~2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密度为4.5万株/hm~2时晋糯3号单穗粒数是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2时的1.8~2.0倍,产量为同一行距最高产量的72%~88%,这表明晋糯3号具有较强的群体调节能力.行距50cm结合密度4.5万株/hm~2促进了开花后植物对氮的吸收,开花后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是低密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行距50和60cm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2时产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但行距50cm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此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为行距50cm结合密度10.5万~13.5万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硅助剂对防治中国梨喀木虱药剂的增效作用
《中国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有机硅对吡虫啉、噻虫胺和毒死蜱3种防治中国梨喀木虱药剂的增效作用,为农药减量化提供参考依据,以中国梨喀木虱为研究对象,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分别在室内进行了对若虫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表明:添加有机硅助剂可提高3种药剂的杀虫活性和防治效果,吡虫啉、噻虫胺和毒死蜱的增效比分别为1.30、1.27和1.73,田间防治效果分别提高43.13%、16.30%、12.52%;在有机硅助剂作用下,毗虫啉药后14d防治效果为82.63%,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有机硅助剂提高了3种药剂的杀虫活性、延长了持效期,为减少梨园用药量提供了现实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东南旱作区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土壤微生物与秸秆覆盖的关系,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与真菌ITS1区序列,分析5种不同覆盖方式在玉米4个关键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细菌的结构及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时间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真菌影响显著.其中,无序覆盖(WX)、整秆覆盖(ZG)、地膜覆盖(DM)3种秸秆覆盖方式随生育时期的进程土壤真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碎旋耕(FS)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烧秆(SG)表现为下降平缓再下降的趋势.与不覆盖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秸秆覆盖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持续提供营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维码技术在蔬菜流通环节的管理应用方案
《青海农技推广 》 2019
摘要:本应用方案是针对现有二维码防伪溯源应用技术的延伸和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解决成规模大棚蔬菜的仓储物流、销售、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延伸防伪溯源二维码在蔬菜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应用功能,进而达到品质最安全、种植有依据、采摘有控制、物流有保障、市场有支撑、销售有渠道、营销有方略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