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主要气象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摘要:本文对2005~2008年4年间的降雨量、日照时数、积温3个主要气象要素与大豆品种北丰9号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及不同月份间主要气象要素与试验品种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大豆蛋脂总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587;蛋白质含量与降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9334;脂肪含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86。脂肪含量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活动积温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活动积温呈负相关。

关键词: 大豆 气象要素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从鼓粒期开始,每隔7d取一次样,研究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动态规律不同。高蛋白品种呈双峰曲线变化,高油品种和中间型品种呈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籽粒形成的中后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于平稳,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油品种最低,中间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各取样时期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蛋白质的合成以籽粒形成的中后期为主。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积累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黑穗醋栗生产科研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林副特产 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烟嘧磺隆·莠去津油悬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20%烟嘧磺隆.莠去津油悬浮剂是新型玉米苗后茎叶处理混剂,就其对春玉米安全性及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苗后3~5叶期喷雾,剂量为240~300 g.hm-2,施药后30 d对杂草的综合防效为93.3%~97.2%,增产幅度为20.5%~21.7%。

关键词: 烟嘧磺隆 莠去津 春玉米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橘红心迷你黄瓜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自交系HL156为母本,自交系HL13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橘红心迷你黄瓜一代杂种,商品瓜成熟时,瓤色为橘红色。该品种为水果型黄瓜,耐低温弱光与高温长日照,可在保护地内种植,栽培不易化瓜,畸形瓜率低,高抗霜霉病、角斑病、抗白粉病。全雌型,生长势旺盛,可持续结瓜,瓜长15.0 cm左右,横径2.5 cm,整齐度高,瓜色绿,无刺瘤,无瓜把,着色均匀,果面有光泽,清香味浓。

关键词: 水果型黄瓜 橘红心 一代杂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系)萌发期对盐胁迫的抗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针对草地早熟禾品种(系)萌发期对盐分最敏感的特点,对1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系)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031315草地早熟禾和031322草地早熟禾2个品系用0.8%NaCl胁迫时的发芽率都在35%以上,即这2个品系萌发期的耐盐胁迫能力较强。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品种(系) 盐胁迫 萌发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A病毒

中国马铃薯 2009

摘要:参考GenBank中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的保守序列,利用Primer6.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VAF、PVAR,以此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PVA保守序列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引物PVAF、PVAR能从已知的感染PVA病毒的植株中扩增出834bp的cDNA特异性片段;该R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pg的病毒核酸,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PVA病毒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RT-PCR 检测 马铃薯A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施肥模式的效益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为做到"科学、经济、环保"用肥,实现"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以绥粳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三次追肥产量最高、净产值最高、产投比最大,底肥+二次追肥、底肥+一次追肥表现次之,而一次性施肥处理是一种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应予以淘汰。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悬浮菌剂(4000国际单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BT悬浮菌剂(4000国际单位)对大豆孢囊线虫有较好的防效,试验中的防效达49.3%~62.1%,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应用时以BT悬浮菌剂(4000国际单位)药种比1∶30为宜。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BT悬浮菌剂(4000国际单位)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基因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选择作用(英文)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育成抗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及胞囊线虫生理小种侵染力的变异,于2005 ~2008年,应用黑龙江省发生的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及已经通过鉴定的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哈尔滨小黑豆、灰皮支等8个品种和感病对照品种Lee68为材料,进行抗病基因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选择作用研究。在盆栽条件下,强迫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群体在抗病品种上繁殖10代,选用5个标准鉴定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别品种,重新鉴定经抗病基因选择后的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理小种类型。结果表明:原来为3号生理小种的线虫群体,经在抗病品种抗线虫1号、抗线虫2号、抗线虫3号、抗线虫4号、抗线虫5号上连续选择10代之后,变为6号小种;经在灰皮支黑豆上选择之后变为10号小种;经在Peking上选择之后变为14号小种,经在哈尔滨小黑豆上选择之后变为15号小种。上述鉴定结果说明,原大豆胞囊线虫生理种群体,经过在抗病品种上连续强迫繁殖后,形成新的生理小种,并使原抗病品种变为感染品种,认为在生产上采用轮作方式是保持抗线品种抗性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豆抗病基因 选择作用 大豆胞囊线虫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