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巴西橡胶树寡核苷酸芯片筛选死皮相关基因
《植物生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健康和死皮巴西橡胶树品系热研7-33-97树皮为实验材料,利用定制橡胶树寡核苷酸芯片筛选橡胶树死皮相关基因。在橡胶树寡核苷酸芯片包含的566个基因中,死皮与健康树树皮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有56个,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9.9%。在56个死皮相关基因中,死皮树中上调表达基因有3个,下调表达基因有53个。这些死皮相关基因共涉及8个功能分类,"抗性及防御反应"所占比例最高,接下来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和"代谢和能量",以上三类功能基因占66.07%。此外,死皮相关基因还涉及"细胞结构、生长及分化"、"细胞信号转导"、"转录相关"、"橡胶生物合成"和"未知功能"。为验证芯片结果的可信性,随机选取18个基因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基因表达模式均与芯片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死皮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橡胶树死皮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树皮 死皮分子机制 死皮相关基因 寡核苷酸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耐低温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为比较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同源老态芽接无性系的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将1蓬叶稳定的热研7-33-97老态芽接苗和自根幼态无性系苗5℃低温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叶片受害调查。结果显示,自根幼态无性系叶片相对电导率低于老态芽接苗,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老态芽接苗。此外,对5℃处理4 d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发现,自根幼态无性系大部分叶片未受害,而老态芽接苗叶片几乎全部干枯或脱落。因此,室内低温模拟实验表明,自根幼态无性系在耐低温能力方面较老态芽接无性系更强,这为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嫩叶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热带生物学报 》 2012
摘要:采用改良苯酚品红压片法,对华南124多倍体木薯品种的嫩叶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比较了0.002mol.L-1的8-羟基喹啉3种温度3种时间的预处理效果、不同的解离方法以及取样部位对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于上午9:00~10:00摘取1.5~2cm长的嫩叶,用0.002mol.L-1的8-羟基喹啉于4℃下预处理4h,再置于1mol.L-1盐酸溶液中,于25℃下解离1h,挑取嫩叶中部叶肉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然后进行压片观察,能获得分散良好、清晰的染色体图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cDNA克隆与表达调控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全长cDNA,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及茉莉酸甲酯(MeJA)的调控模式,为高良姜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技术从高良姜根茎中克隆DXR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解析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和MeJA的调控模式。结果:克隆了高良姜DXR全长cDNA序列(AoDXR),开放读码框长1 419 bp,编码的蛋白质含47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约51.48 kDa。推导的AoDX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高等植物的DXR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73%~99%)。AoDXR在高良姜叶片中表达量最强,而在根茎中表达量较弱。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提高了根茎AoDXR的转录水平和1,8-桉油精含量。结论:AoDXR在高良姜根茎中的表达水平与1,8-桉油精的积累不一致,反应了AoDXR催化的终产物的多样性和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外源MeJA可促进根茎AoDXR的表达和1,8-桉油精的积累,对提高药材品质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良姜 单萜生物合成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 茉莉酸甲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油脂海洋微藻的筛选、鉴定及Fe~(3+)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中国油脂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油脂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105株海洋微藻中,筛选并鉴定了1株油脂产量较高的微藻琴式菱形藻(Psammodictyon panduriforme),研究了Fe3+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3+有利于Psammodictyon panduriforme的生长和油脂积累,在Fe3+浓度为4×10-4mol/L时,其生物量最大(0.65 g/L),油脂含量最高(49.07%),此时的油脂产量也最高,达到了318.96 mg/L,是不加Fe3+培养的6.15倍。
关键词: 琴式菱形藻 筛选 鉴定 Fe3+ 尼罗红染色 油脂提取 产油脂海洋微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30年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在亚太椰子产区扩散蔓延,成为棕榈植物上主要害虫。2002年,该害虫入侵我国海南并暴发成灾。化学防除是控制椰心叶甲危害的首要措施,其中包括挂药包等农药缓释技术,而生物防治是控制该虫扩散蔓延的经济有效措施。从感病椰心叶甲虫体上分离的微生物杀虫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被我国和其他多个国家应用。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的引进利用是可持续控制该害虫发生的重要措施。幼虫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和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是椰心叶甲的两种重要天敌。2004年,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被引入到我国,经扩繁释放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害效果,其中有些地区的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率可达90%,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可达100%。连续放蜂,且椰心叶甲种群有合适虫龄被寄生蜂寄生是控害效果的关键。气候等生态因子也可能是影响寄生蜂控制靶标害虫效果的因素,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论文最后提出了未来椰心叶甲防控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椰心叶甲 入侵生物学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绿僵菌 椰甲截脉姬小蜂 椰心叶甲啮小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风螺的营养与饵料研究进展
《河北渔业 》 2012
摘要:使用冰鲜杂鱼养殖东风螺限制了其产业规模,东风螺养殖业的发展急需人工配合饵料。本文综述了东风螺营养需求、营养素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饲料原料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东风螺营养需求和饵料研发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龟子绿僵菌对红棕象甲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13株绿僵菌对红棕象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菌株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有密切关系,菌株的浓度与累计死亡率成线性关系。菌株对红棕象甲的致病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ed2>Red3>Gre1>Yx7>Yx4>Gre3>Red1>Yx1>Gre2>Yx6>Gre4>Gre5>Yx3。接种Red2菌株在孢子浓度为1.0×108个/mL水悬浮剂情况下,对4龄红棕象甲幼虫的LT50为5.23 d。用不同浓度的Red2菌株的孢子油悬浮剂涂抹法接种4龄幼虫,发现其LC50为7.32×106个/mL。另外,经试验观察发现,油悬浮剂比水悬浮剂对红棕象甲幼虫更有效,在Red2菌株浓度都为1.0×108个/mL情况下,油剂LT50仅为3.81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