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黑龙江腐烂茎线虫群体的分离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形态特征 rDNA-ITS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新品种‘龙庆6号’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庆6号’为薄皮甜瓜早熟优质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长势健壮,以子蔓结果为主。果实椭圆形,单瓜质量约450 g,成熟后果皮黄白色覆绿晕,白肉白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肉质甜脆,香味浓郁,口感极佳,耐贮运性好。果实发育期约28d。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适应范围广。平均产量33 t·hm~(-2)。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落酸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WL343HQ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对苜蓿幼苗进行150 mmol·L~(-1)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和25,50,75和100μmol·L~(-1)ABA缓解处理,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ABA缓解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和叶中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导致苜蓿幼苗各器官的Na~+,K~+,Ca~(2+),Mg~(2+)含量产生不同的变化;其中根中Na~+和Ca~(2+)含量增加,K~+和Mg~(2+)含量降低,茎中Na~+,K~+,Mg~(2+)含量增加,Ca~(2+)含量降低;叶中Na~+和Mg~(2+)含量增加,K~+和Ca~(2+)含量降低。经不同浓度的ABA处理的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后苜蓿幼苗各器官中,根中Na~+含量、根和叶K~+含量、根和叶Ca~(2+)含量、根、茎和叶Mg~(2+)含量均随ABA浓度增加而增加,茎和叶Na~+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茎中K~+和Ca~(2+)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各器官中的Na~+/K~+,Na~+/Ca~(2+)和Na~+/Mg~(2+)比值均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见,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影响苜蓿幼苗对Na~+,K~+,Ca~(2+),Mg~(2+)在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分布,与苜蓿幼苗的抗盐碱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苜蓿 脱落酸 混合苏打盐碱胁迫 营养器官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中3个Dof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Dof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Dof转录因子参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对大豆中3个Dof转录因子(GmDof2.1、GmDof3.1和GmDof4.6)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3个Dof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为212~305个氨基酸残基,均具有1个保守的Dof结构域。3个Dof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含有不同数量的磷酸化位点。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GmDof2.1启动子序列中含有3种与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ARE、DRE1和MBS),GmDof3.1启动子序列中含有6种与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ABRE、ARE、CGTCA-motif、TGACG-motif、W-box和WUN-motif),GmDof4.6启动子序列中含有7种与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ABRE、ARE、CGTCA-motif、GARE-motif、MBS、TGACG-motif和WUN-motif)。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个Dof基因均可不同程度的响应高盐、干旱、低温和高温胁迫。GmDof2.1和GmDof3.1在大豆根中的表达量最高,GmDof4.6在大豆茎中的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3个Dof转录因子可能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关键词: 大豆 Dof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李冻干粉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以‘农大4号’欧李真空冻干果实为材料,比较常规研磨与破壁粉碎后制成的果粉在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变化,为欧李果粉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冻干果实进行常规研磨粉碎与破壁粉碎,破壁粉经标准筛分为3个等级(100~200目破壁粉、200~300目破壁粉、300目破壁粉)。进一步对研磨粉与破壁全粉以及3个等级的破壁粉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与常规研磨果粉相比,破壁全粉容重降低和持水力、膨胀力和溶解性增大,有效成分溶出度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此外,破壁粉持水力、容重随粒径减小而降低,亮度值、水溶性指数、膨胀力随果粉粒径减小而增加;总酚、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升高;破壁粉抗氧化活性随粒径减小而降低。[结论]破壁全粉物理性质优于研磨粉,有效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研磨粉;但是随着破壁粉粒径减小,物理性质有效改善,抗氧化活性成分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也随之下降,但与常规研磨粉之间没有差异。

关键词: 欧李 冻干粉 物理特性 营养成分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 及抗氧化性的比较

经济林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蓝靛果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种的选育、综合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以蓝靛果栽培品种'蓝鸟''蓓蕾'及野生蓝靛果为材料,比较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测定各品种成熟果实提取液中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分析DPPH、FRAP、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蓝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多,其体积分数为2.49%;按照类黄酮、总酚及花色苷的含量由高到低排序,3个品种依次为'蓓蕾'、野生、'蓝鸟'.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蓓蕾'果实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野生蓝靛果,'蓝鸟'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靛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类黄酮含量与·OH清除能力相关系数最大,即蓝靛果果实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最强.综上可知,'蓓蕾'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个蓝靛果品种强,适宜进行加工及内含物提取利用,是制备抗氧化剂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 蓝靛果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松松仁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活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松松仁是珍贵的药食同源植物,本研究旨在明确红松松仁稀碱提取物(KPS-AE)对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后,设正常(NC)、高糖高脂(HC)、阴性(DM)、阳性(PC)4个对照组及低、中、高(KPS-AE-L,KPS-AE-M,KPS-AE-H)3个剂量给药组。连续给药2周,在此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摄食量、饮水量,每周测定体质量、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在试验末期,检测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分泌指数(FBCI)。结果:与NC组及DM组小鼠相比,KPS-AE可以控制糖尿病小鼠的"三多一少"症状,有效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值,其中KPS-AE-M组与DM组相比可控制糖尿病小鼠饮水量降低34%,降糖率达25.47%,且KPS-AE-M组可显著改善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敏感指数和分泌指数。结论:红松松仁稀碱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具有研制功能性食品药品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力。

关键词: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 红松松仁 稀碱提取物 降血糖 糖尿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荚数类型和空间分布决定产量的形成。以有一个共同亲本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遗传材料,按照植株的上、中、下3个部位调查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和四粒荚的数量,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两个群体中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四粒荚在空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变异,部位间不同豆荚类型组成有显著差异,并且两个群体不同类型豆荚在不同部位分布的遗传基础不同,共检测到59个控制荚数性状的QTL,解释了0~11.45%的表型变异;两个群体检测到的荚数QTL中有30个QTL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

关键词: 大豆 荚数 垂直分布 遗传分析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期饲料油菜体外发酵特性的研究

饲料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期(现蕾期、盛花期和结荚期)饲料油菜的体外发酵特性,为合理利用饲料油菜提供理论依据,填补试验数据的空白。试验以不同生育期饲料油菜为样品,利用体外发酵产气法测定4、12、24、48、72 h的累计产气量、氨肽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对饲料油菜体外发酵存在影响,总产气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荚期的产气延滞期显著低于现蕾期(P<0.05)、低于盛花期(P>0.05)。累计发酵72 h后,盛花期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现蕾期(P>0.05)和结荚期(P<0.05),盛花期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高于现蕾期和结荚期(P>0.05)。

关键词: 饲料油菜 体外发酵 生育期 NH3-N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释放不同种类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应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的蜂种及合理的放蜂时期。【方法】2016-2017年,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人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防治亚洲玉米螟。于6月30日第1次释放蜂15 000头/hm~2,8月5日第2次释放蜂30 000头/hm~2。【结果】释放不同蜂种田的亚洲玉米螟卵块被寄生率间差异显著,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田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95.7%,比未放蜂对照田的自然寄生率提高了49.0%。其次为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5.0%和71.0%。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3种不同赤眼蜂的玉米田平均被害株率、百株残存虫量和蛀孔数差异显著,综合防治效果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最高,为78.1%,其次是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分别为66.2%和60.2%。【结论】玉米螟赤眼蜂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防治玉米螟的适宜释放蜂种,第1次放蜂时间提早到6月30日左右。

关键词: 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适期释放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