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组大肠杆菌产卤代烷脱卤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产卤代烷脱卤酶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DhaA进行发酵优化以提高其表达量。该研究从TB培养基出发,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实验在摇瓶水平上对培养基各成分进行优化;其次,在最优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了初步放大验证。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甘油10 g/L,酵母粉23 g/L,蛋白胨14 g/L,MgSO4·7H2O 1.3 g/L,ZnSO4·7H2O 0.1 g/L,酶活力可达到(1 182.94±10.86) U/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94%;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装液量40 mL/250 mL,37℃培养至OD600为1.8时加入终浓度为0.4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于20℃诱导22 h,酶活力可达到(3 585.83±15.02) U/L,提高至未进行优化前的5.87倍;5 L发酵罐初步放大验证实验中,酶活力最高达到(9 682.62±191.16) U/L,提高至摇瓶水平的2.7倍。通过在摇瓶水平对发酵培养基与工艺进行优化,以及在5 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验证,极大地提高了卤代烷脱卤酶的酶活力,为放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0份陆稻晚稻农家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综合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陆稻农家种资源,本研究利用SNP标记和表型鉴定对80份陆稻晚稻农家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稻1KSNP芯片对80份资源进行检测后共获得739个SNP的基因型数据,基于SNP的群体结构分析、PCA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80份资源分为云南亚群(63份)、海南亚群(11份)和贵州亚群(6份)共3个亚群,3个亚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83、0.63、0.80,其中海南亚群与其他2个亚群的遗传距离较远.贵州的陆稻资源分别属于贵州亚群和云南亚群,表明黔南地区的陆稻资源可能存在不同的来源.云南亚群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群,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0、0.28和0.22,表明细分亚群间的遗传距离很近.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09%~38.77%之间,其中有效分蘖数和穗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25.00%,株高、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种子圆度均值变异系数较小,均低于1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6~2.84,种子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种子长宽比与圆度均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8.在表型PCA分析中,前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2.37%,可反映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各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29.08%、23.42%、12.35%、9.77%和7.75%,主要反映了株型和产量相关信息.80份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0.15~0.73,排名前10的种质资源(ZRG36、ZRG101、ZRG58、ZRG31、ZRG1、ZRG102、ZRG104、ZRG63、ZRG29、ZRG11)均来自海拔较高地区,其中2份来源于海南,5份来源于贵州,3份来源于云南,且在穗长、种子长、种子宽、穗重和千粒重表现较好.该研究结果为陆稻农家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乙烯利浓度及贮藏温度对"南天黄"香蕉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南天黄”香蕉果实的催熟浓度、温度等条件,为生产上催熟提供技术参考。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试材,比较1、0.8、0.5 g/L乙烯利处理后,14、18、22℃贮藏对果实后熟进程、果皮色度、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利浓度及贮藏温度提高,香蕉果实色差H值和硬度下降速度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速度加快,后熟进程加快。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明显,14、18和22℃贮藏的香蕉,分别在10、5和3 d达到可供上市的成熟度。另外,1 g/L乙烯利处理的香蕉18℃贮藏7 d后再转入14℃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13 d。建议根据“南天黄”果实上市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催熟条件。
关键词: 香蕉 “南天黄” 催熟 乙烯利 后熟 可溶性固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橡胶林落叶特征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幼龄和成龄橡胶林为对象,采用野外凋落框收集和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海南儋州区域橡胶林落叶特征和影响橡胶落叶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橡胶林落叶产量呈"双峰"型动态变化,当年7月出现小峰,翌年3月出现最高峰;翌年2—4月为集中落叶期,该时期幼龄和成龄林分别占全年落叶总产量的73.04%和70.61%;成龄林落叶产量显著高于幼龄,增幅为14.77%.冗余分析表明,月均温度与月落叶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解释度为49.9%,贡献率为58.6%;(2)幼龄和成龄林间落叶C、N、P、K、Ca、Mg含量月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各元素含量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而冬春季出现养分富集的现象,年均含量在成龄和幼龄林间差异不显著;(3)落叶养分归还量月动态与落叶产量动态变化相似,受落叶月产量影响较大,而归还量受落叶产量和养分含量共同影响,落叶归还量表现为C>N>K、Ca>Mg>P,成龄显著高于幼龄,各元素增幅分别为16.3%、17.1%、16.7%、27.4%、15.3%和17.7%;(4)幼龄林各元素养分利用效率总体高于成龄林,其中幼龄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成龄(P<0.05);(5)月均温度是影响2019—2020年海南儋州橡胶林落叶格局的主要气候因子.该研究成果可为海南橡胶割胶制度以及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块根不同发育期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变化及其有色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蛋白质和类胡萝卜素是重要的营养品质特性,但木薯蛋白质含量低,提高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其营养成分,已成为木薯选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蛋黄木薯('SC9')、紫叶黄心木薯('BGM019')和白心面包木薯('SC101')3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黄心和白心木薯块根营养品质特性的研究,分析其不同发育期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法开展木薯块根有色体亚细胞结构蛋白质组的研究,揭示其蛋白质含量提高与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关联性.结果表明:3个木薯品种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块根形成期、膨大期和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BGM019'和'SC9'蛋白质含量在同一生长发育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SC101'(P<0.05).随着木薯块根发育成熟,其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二者表现为正相关.以膨大期为对照,在'SC9'成熟期块根有色体中检测到3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26个上调表达,10个下调表达;'BGM019'中检测到4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28个上调表达,21个下调表达;'SC101'检测到38个差异蛋白质,其中20个上调表达,18个下调表达.通过对上述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析,发现它们均参与抗氧化、碳代谢和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等多个代谢过程,说明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积累是由多个代谢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比分析3个木薯品种块根有色体亚细胞结构的差异蛋白质,发现2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在其中2个品种或3个品种间出现相同的表达趋势.它们主要涉及到碳代谢及能量代谢、抗氧化、细胞骨架蛋白、无机离子运输及代谢、分子伴侣和蛋白质合成等代谢途径,其中与抗氧化相关的蛋白质占20%.构建蛋白质生物调控网络揭示块根有色体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关联性,为培育优质高营养的木薯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木薯块根 蛋白质含量 β-胡萝卜素含量 有色体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复合侵染'心香'甘薯的病毒种类鉴定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心香'是中国选育的一种优质鲜食早熟甘薯品种.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和RT-PCR方法,对采集于海南省东方市1例表现为明显花叶斑驳及叶严重卷曲皱缩症状的'心香'甘薯叶片进行感染病毒种类鉴定,发现样本中含有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病毒 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和乙型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进一步基于病毒CP基因全长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病毒分离物分属于SPFMVRC株系、SPVCⅡ株系和SPCFV非洲-秘鲁株系组.本研究鉴定出的复合侵染'心香'甘薯的这三种病毒,将为该品种的病毒防控及脱毒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病毒检测 Small RNA RT-PCR 复合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丁茶冬青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体外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研究苦丁茶冬青多糖对正常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苦丁茶冬青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Ilex kudingcha C.J.Tseng)对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抗氧化酶(SOD、T-AOC、GSH-Px和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与苦丁茶冬青多糖浓度呈正相关,在80和160μg/mL浓度时,吸光度值分别为0.38和0.41,与空白对照组(0.31)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SOD、T-AOC、GSH-Px和CAT活力随苦丁茶冬青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浓度为160μg/mL时,抗氧化酶活力分别为4.54 U/mg蛋白、1.06 mmol/mg蛋白、799.01 mU/mg蛋白和806.85 U/m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苦丁茶冬青多糖显著降低MDA含量、促进NO分泌和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分泌TNF-α、IFN-γ和IL-1β.本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多糖可通过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及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等发挥其免疫增强活性,该研究可为苦丁茶冬青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多糖 脾脏淋巴细胞 抗氧化活性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饲喂不同类型椰子叶片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椰子叶片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椰子心叶、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长期饲养椰心叶甲,并比较驯化后椰心叶甲种群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的差异.[结果]用椰子心叶和椰子全展叶长期饲养的椰心叶甲种群在卵长度(P=0.005<0.01)和蛹重上差异显著(P<0.01).从整个幼虫发育历期来看,椰子心叶、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41.45、40.61和36.38 d,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椰子心叶驯化种群的交配产卵前期显著短于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P<0.05);椰子半展叶驯化种群的平均产卵量最多,为161.78粒,其次是椰子全展叶种群的147.33粒,最少的是椰子心叶驯化种群,其平均产卵量为112.60粒.用椰子心叶、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长期驯化种群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是24.79、35.86和45.94.[结论]长期饲喂不同生长阶段的椰子叶片对椰心叶甲的生长发育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种群趋势指数最高.椰子全展叶是最适合椰心叶甲的生长发育的叶片.
关键词: 椰心叶甲 发育历期 实验种群生命表 食物驯化 产卵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因子对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效唑是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海南芒果园使用量大,环境风险高.然而,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尚不明确.为此,采集海南芒果典型种植区(乐东、东方、昌江)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多效唑的本底降解特征,分析了土著微生物、外源铁还原菌、土壤持水量等环境因子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t1/2)为51~114 d,属中等降解或较难降解农药.其中,乐东土壤中的t1/2最大,残留风险最高.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环境因子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在乐东土壤中灭杀土著微生物和添加外源铁还原菌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微弱,而在东方土壤和昌江土壤中,灭杀土著微生物可使多效唑的降解速率下降67.47%~69.12%,t1/2延长2.4~3.0倍,表明多效唑在这2种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同样,添加外源铁还原菌也抑制了多效唑在这2种土壤中的降解,使t1/2延长2~4倍,表明胞外电子传递不但未能氧化还原降解多效唑,甚至可能影响土著微生物对多效唑的降解活性.不同土壤持水量的多效唑t1/2表现为:60%持水量>30%持水量>100%持水量,表明适度的持水量可加速多效唑在土壤中的降解.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大于外部环境因子,其中,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是2个关键土壤因子,较低的土壤pH或较高的CEC更有利于多效唑的降解.研究结果可为海南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的风险预防和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椰子植物酸奶的加工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椰浆和浓缩椰子水为原料,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混合菌种共同发酵,研制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功能性椰子植物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浓缩椰子水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酸奶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及乳酸菌活菌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并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4%浓缩椰子水,40℃发酵8 h时制得的酸奶的状态黏稠、口感细腻,且具有独特的椰香味,品质最佳;且该条件下获得的酸奶产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远高于市售酸奶和对照酸奶。因此,浓缩椰子水的添加可改善椰子植物酸奶的品质,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