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不同施肥量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及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摘要:采用9个施肥水平研究施肥与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与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程度依次分别为:地上部鲜重(株高(主茎数(茎粗(叶面积系数,单株产量(平均薯块重(667m2出苗数(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茎粗与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系数与茎粗、地上部鲜重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叶面积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平均薯块重分别与茎粗、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量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培肥与大豆施肥技术

大豆科技 2009

摘要:1技术要点1.1品种选用选用当地高产质优的主栽大豆品种。1.2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用量有机肥至少22500kg/hm2;秸秆还田3000kg/hm2;其中,有机肥主要做基肥或底肥使用。农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植物转录后的基因沉默

中国林副特产 2009

摘要:针对转基因沉默的分子机理、特征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机理沉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关键词: 转基因沉默 分子机理 特征 生物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绵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西北园艺(蔬菜专刊) 2009

摘要:番茄绵疫病是近几年在露地番茄生产上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除危害番茄外,还能侵染茄子、辣椒及瓜类蔬菜等。现将该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绵疫病俗称烂果,主要危害果实,初期病斑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斑对大豆籽粒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在2007年紫斑发病调查基础上,采用9个品种紫斑粒与正常粒,3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紫斑病发生受品种的抗病性、产地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紫斑病粒对大豆发芽势、发芽率无影响;在环境条件不适宜紫斑病发生条件下,紫斑病对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不大;紫斑病粒较正常大豆籽粒表现脂肪含量偏高,蛋白含量偏低。

关键词: 紫斑 籽粒品质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97-586小麦品系Glu-B1位点HMW-GS 7和7+8亚基近等基因系间的品质差异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连续5次回交和生化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7+8亚基引入了龙97-586(1,7,2+12)小麦品系中,获得了龙97-586小麦品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和7+8的近等基因系.2004~2006年这对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的实验地里,田间设计采用双列对比排列,2004~2005年为6次重复,2006年为4次重复.3年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7+8亚基与其相应的7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在面粉蛋白质含量和干面筋含量这两方面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P>0.05);但在湿面筋、湿面筋/干面筋、面筋指数、Zeleny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和弱化度方面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006年吹泡示功仪测试,7+8亚基与相应的7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吹泡示功仪W值差异显著(P<0.05),吹泡示功仪P值差异为临界值(P=0.05).本研究显示,在龙97-586小麦品系遗传背景下,7+8亚基在烘烤品质上远远优于7亚基.文章讨论了在选育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或品系时,7+8亚基和7亚基的利用问题.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热激转录因子8基因转化大豆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环境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factor 8,HSF)是一类在热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在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与相应热激元件结合,启动基因的转录过程,最终促进热休克蛋白(HSP)基因的表达。本文将热激转录因子8(hsf8)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以大豆子叶节作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hsf8基因导入品质性状优良的两个高产大豆新品系哈交5337和哈交5489中,最后获得转基因植株。在开展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探讨了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体系的影响因素,优化了转化条件。在共培养后,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来提高选择效率。并确定草胺磷筛选浓度为3.5mg/L。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HSF8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7株。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hsf8基因的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分析,确定9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哈交5337表达量明显提高。有1株明显低于哈交5489的hsf8基因表达量。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转化 热激转录因子8基因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品种及其亲本光温反应特性研究Ⅱ12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温度反应特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12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温室内和室外大田环境对比种植的有效积温调查结果表明,出苗~5.5叶期和出苗~抽雄期两种环境下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温敏反应的衡量指标。四早六、龙单23、本育9号、龙单21、446、龙系8、G801对温度反应敏感;海玉4号、龙单224、44、Mo177、884-7、H172、龙系85、4F1反应迟钝。同时两种环境下各品种和亲本的株高、穗位高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温室环境明显高于室外环境。反应敏感的材料包括四早6号、龙单21、K10、东46、龙系1、Mo17、268;反应迟钝的有四单16、龙单13、龙单16、龙单23、四单19、龙系53、4F1、龙抗11、龙系8、G801。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温度敏感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对农业信息从发布到使用的传达途径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农民与各种信息传达媒介的接触状况和农民对信息接收情况。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信息的传递是以农业推广组织为主渠道,其他形式为辅助的信息传达模式。在所有与各种媒介接触中,农民接触最多的是电视、电话、推广员,效果最好是推广员。

关键词: 信息 传达 媒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

摘要:研究了"Ⅱ1465"栽培方式与传统垄作栽培方式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群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Ⅱ1465"栽培与传统垄作栽培相比,其穗位及穗位以上叶片茎叶夹角要低于传统垄作栽培;穗位以下要高于传统垄作栽培;整株水平叶向值则始终高于传统垄栽培。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影响不大,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Ⅱ1465"栽培方式下茎粗始终要高于传统垄栽培,在8万株·hm-2和10万株·hm-2时,茎粗间差异显著(P<0.05)。在低密度种植条件下,LAI差异不大,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Ⅱ1465"栽培方式生育后期LAI下降速度慢,体现出了"前快、中稳、后衰慢"的良好群体结构特性。"Ⅱ1465"栽培方式下玉米群体内各层次PAR要高于传统垄栽培,并有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差异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寒地玉米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