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贵阳地区白背飞虱的越冬及迁飞的观察

昆虫学报 1982

摘要:白背飞虱在我省常大发生,给水稻造成严重的为害。 本文根据1979—1981年在贵州省贵阳地区进行白背飞虱越冬及迁飞的观察结果,用大量新事实证明白背飞虱是迁飞的害虫。其迁飞规律为:春季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由西南迁入;夏季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往东北迁出,与此同时也有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由东南或西南迁入的;秋季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由东北迁入(回迁),与此同时也有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往西南迁出的。 本文还探讨了有关白背飞虱迁飞的一些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养鱼技术措施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贵州省历来有利用稻田养鱼的习惯。发展稻田养鱼是迅速提高淡水鱼产量,解决我省“吃鱼难”的一项有效措施。全省有近数百万亩保灌稻田,具有发展稻田养鱼的基本条件。近两年,农村经济政策落实,稻田养鱼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各地自然条件,灌溉条件和养殖基础不同,我们必须讲究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实行科学稻田养鱼,以达到稻谷增产鱼增多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杂种F_1、F_2对白粉病抗性遗传的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我省冬小麦(Tv.aestirum)生育期间一般气候温和,阴雨较多,湿度较大,故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对小麦的危害普遍而又严重。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发病亦较普遍,有的年份因施肥水平和播种密度高,危害亦较严重。为了较快的选育抗病、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研究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于79~82年对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遗传进行了探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甸县果菜类育苗技术初步总结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提早育苗移栽是蔬菜早熟丰产的重要措施。罗甸属亚热带气候,冬春温暖,日照较多,海拔400~500米的城关、八茂、沫阳、罗悃等地区,最冷月均温9~10℃。在罗甸气候条件下,茄果类推广冷床育苗,瓜类和豆类推广“土温床”育苗是早熟丰产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双、易卫杀防治水稻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1981年我们在铜仁地区农科所的中晚稻上进行了防治三代三化螟的试验。并对同时发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观察兼治效果和对害虫天敌(黑脊绿盲蝽,稻田蜘蛛)的杀伤率进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双在晚稻上安全使用标准的研究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杀虫双属于沙蚕毒素的衍生物,是我省化工研究所研制成的新农药。经全国21个省市万亩以上的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双对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负泥虫等防效均在90%以上;对菜青虫、菜蚜、桃蚜、柑桔潜叶蛾等均有良好的防效。同时在常用剂量下,对人畜作物都比较安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略谈我省轮作制中的施肥结构问题

耕作与栽培 1982

摘要:用地和养地是土壤管理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产量。土壤管理包括施肥、种植,耕作和灌溉四方面技术措施。每种一季作物或每一轮作周期,如果要求达到最佳产量,都需要在一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合理安排和搭配这四方面措施,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土壤管理体系。因土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作物制宜的"三制宜"则是建立科学的土壤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这是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药杀虫双防治水稻三化螟试验示范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防治水稻三化螟有许多农药,但防治效果较好的要算杀虫双。 杀虫双属有机氮,化学名称为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基丙烷,简称双钠盐,系贵州省化工研究所研制出的沙蚕毒素系新农药。其防治三化螟的效果,已为我们大面积试验示范防治反复实践所充分证明,现将试验和示范结果简介如后。 一、田间试验 1976年我院罗甸植保基点,由我省化工研究所提供样品,在罗甸城郊新城四队晚稻田,以防治三化螟枯心苗为主,进行了小试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硼、锌、钼微肥的效应及施用简况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土壤和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但它是植物的维生素,既不可缺少,又不能用别的元素代替。当土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只要施用少量,对作物的效果就非常显著。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广泛施用微肥。我国研究试用微肥也有20多年历史,1978年已把微肥列为新技术推广项目之一,现已成批生产硼、锌、钼、铜、锰、铁6种元素14个品种的微肥,年产4700多吨,在20多个省(区)、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白粉菌培养保存方法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实践证明:采用试管小苗培养保存小麦白粉菌,具有接种、培养、保存方便,保存时间较长,不易污染等优点。用灭菌NPK琼脂培养无菌试管小苗,2~3叶期接种白粉菌,待产生分生孢子后放入2~11℃冰箱内,每天用两支8瓦日光灯照射12小时,可保存一月以上转管。在自然光照的适温条件下,或气温较低时,一般可保存至两月转管,最长可达三月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