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易卫杀在糙米、谷壳、稻秆中的残留量分析(摘要)
《贵州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易卫杀属沙蚕毒系新杀虫剂,经多次试验,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对稻飞虱,稻叶蝉等也有一定的防效。为了解此药在水稻上的残留状况,1981~1982年进行了田间使药后的残留量测定。 供试药剂,1981年为33.37%易卫杀粉剂(贵州省化工研究所),1982年为35%易卫杀粉剂(山东德州农药厂)。用100%易卫杀标样(南开大学元素所)和94%易卫杀标样(贵州省化工研究所)。


鼻涕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贵州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鼻涕虫通名蛞蝓,是蜗牛的近缘种,同是软体动物而不是昆虫。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蛞蝓科和陆蛞蝓科。因为身外没有蜗牛那样的壳,身上又分泌一种象鼻涕样的粘液,所以人们叫它鼻涕虫。 一般常见的蛞蝓有网蛞蝓、田蛞蝓、敏蛞蝓、花边蛞蝓、黄蛞蝓、果园蛞蝓6种,前三种属蛞蝓科,分泌的粘液为透明白色的水状粘液,呼吸孔位于身体后半部外套膜(相当于蜗牛壳的部位)的右侧,体形为纺锤状。网蛞蝓(Agriolimax reticu


水稻净光合速率与植株形态的关系——兼论水稻高光效株型
《贵州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OHNO(1976)、林健一(1977)、Janar-dhan(1978)、屠增平(1980)、胡延玉(1980)等曾对水稻净光合速率(Pn)与植株的某些外部形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的性状,作为高光合效率品种的选择指标。本文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从群体中的个体出发,进一步阐述Pn与植株若干性状的关系,特别是Pn与被测植株所处的受光势态的关系,以阐述高光效水稻株型的主要形态特征。


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应用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好,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内吸传导性能强,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目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在小麦播种期用种子重量的0.015~0.03%剂量拌种,可显著减少越冬菌源和早春菌量。成株期防治小麦白粉病每亩用原药30~75克叶面喷雾一次,防病效果为80%左右。采用播种时以0.03%剂量拌种,成株期喷药一次,防病保产效果显著,防效达91.45%,是较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贵州省钾肥试验情况和示范、推广问题
《贵州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一、钾肥试验情况 1.解放以来至1979年,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只作过26次钾肥肥效试验(其中水稻12、玉米5、小麦5、油菜2、红苕2个试验),其中大部分效果不显著,少数略有增产,我们的试验结果是: 1959年在中肥力黄泥田上施用牛圈肥1000斤/亩,配合纯N6斤/亩,亩产稻谷727.6斤,在此施肥基础上加施K_O6斤/亩,亩产稻谷709.8斤(给合三要素肥料试验),钾肥未显肥效。


水稻单叶净光合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
《贵州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于水稻的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和蜡熟期测定了剑叶和剑叶下第一叶的单叶净光合率,并与收获后的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是:灌浆后期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各期不相关或正相关但不显著。


水牛下颚纤维肉瘤一例诊疗报告
《兽医科技杂志 》 1982
摘要:我们在门诊治疗中收治了三岁母水牛下颚纤维肉瘤一例。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一)诊断 患牛于1980年5月上坡滑倒,致左侧下颚骨及齿槽骨折,治疗后虽见好转,但伤部齿龈前面却残留一鸭卵大的肿块。1981年2月起,肿块逐渐增大,至4月19日就诊前三天肿块破溃、开裂出血,形成一体积较前增大二倍的赘生物。病牛除采食困难、日渐消瘦外,其它未见异常。 1.临床检查:体温、呼吸、心跳、胃肠蠕动及粪尿均无异常。赘生物长于患牛下颚左侧嘴唇之上,似一含于口内的椭圆球,其周围长46厘米,厚11厘米。左侧齿龈及门齿均为赘生物包埋,井将第一对门齿右侧一颗推向右下方,其他三门齿位置也变异而参差不齐。整个赘生物突出部无包膜,根部充血,呈红色肿胀,


玉米杂种优势预测及亲本选配的初步研究——Ⅰ.杂种一代和二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1982
摘要:当前利用杂种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的作物正不断增加。据报导已在生产上应用的已达30种以上。玉米利用杂种优势更是国内外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因此,如何预测杂种优势,正确选配亲本及找出杂种优势的原因以提高育种效率并减轻育种工作的负担,这些都是育种工作者、特别是玉米育种工作者长期来共同关心并谋求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同工酶的分析,可以作为遗传育种的一项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对双亲同工酶的分析,有可能预测这一杂交组合优势的强弱。若杂种与其亲本的酶谱图式相同的,杂种优势弱或无杂种优势;而与亲本酶谱有差异,或为互补,或出现新酶带的则杂种优势强。我国李继耕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优势玉米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式之一称为互补酶谱,在玉米叶片组织中的酶谱式上表现为第四与第五代构成互补酶谱,可作为鉴定杂种优势强弱的标志。但


大量营养元素对甘蓝结球的作用——Ⅲ氮素和光照对叶球发育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1982
摘要:在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S)中,甘蓝植株对氮素需要最多,以用于甘蓝结球。在任何不同生长阶段吸收氮素经常有助于叶球形成。而磷,镁及硫在较晚生长阶段吸收,对结球几乎是无用的。氮适量供给外叶发展阶段的甘蓝,主要输入外叶,而正常的外叶发育为光合作用的器官。正常的外叶能产生丰富的光合产物并在叶球发育阶段输送到内层球叶。然而,当没有或仅有极少的氮供给植株,则无叶球发育。这就是说,甘蓝植株吸收


罗甸县推广蔬菜早熟栽培技术初见成效
《贵州农业科学 》 1982
摘要:为了解决贵阳市春淡季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在省级有关领导部门和罗甸县政府的支持下,省农科院园艺所助理研究员李桂莲同志同罗甸县农业技术干部和农民一起,改进栽培技术,发展罗甸早熟蔬菜生产,已初见成效。今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已向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