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简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介绍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现状和从事新品种保护的工作机构,阐述了DUS测试的意义,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


玉米新品种龙粘2号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龙粘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自育系JNH1×自育系JNH2。在2004~2005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53.3 kg.hm-2,较对照垦粘1号增产9.8%,2006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20.4 kg.hm-2,较对照垦粘1号增产8.0%。该品种具有品质好、口感好、适合加工、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生物制剂拌种对大豆的促生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09
摘要:在盆载、田间栽培条件下,开展了4种生物制剂(Y1、Y2、Y4和Y5)拌种对大豆促生作用、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Y1、Y2、Y4和Y5的拌种量分别为1.5%、1.5%、2%、2%时,对大豆苗期促生作用较好。另一方面,4种生物制剂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和大豆株高的增加。在VC~R1期,其中Y4处理对株高作用最强,Y1和Y2处理次之;其中Y1和Y2处理明显促进了干物质积累,Y4和Y5处理次之。综合分析表明,Y1和Y2拌种,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籽粒产量。


大豆遗传群体选择与品质QTL的获得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本文以高油品种哈交97-5404-1为母本,以哈交99-5448-4为父本,建立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SSR技术,对不同世代F2:3、F2:6、F2:9遗传群体中的油份QTL定位进行了分析,不同世代大豆分离遗传群体中油份含量均接近于正态分布,油份含量性状表达偏向于母本哈交97-5404-1,F2:3代获得了对油份贡献率较高的QTL,F2:9代则获多个与油份相关的QTL,大豆F2:3和F2:9代的遗传群体适宜用做品质性状的QTL定位,不同世代定位的油份QTL,均与SSR位点Satt193有关,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品种的SSR进行了分析和方差分析证实,Satt193在第一等位变异下(即DNA片段长度为270bp)做为油份的筛选标记具有实用性,而在第三等位变异下(即DNA片段长度为220bp)做为蛋白质材料的筛选标记具有应用性。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药效试验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本文对7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这些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以722g/L霜霉威水剂1200g/hm2防治效果最好,达88.0%,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开始喷药,7d1次,连续喷4次可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危害。


大豆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大豆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用叶绿素仪7、21型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大豆不同时期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品种、不同时期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下降快慢不同,在所供试的品种中,亚有限品种OhioFG1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变化范围最大,有限品种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一直为沈农6号>铁丰29>铁丰27;对叶绿素a、b的研究表明,叶绿素a含量都高于其对应的叶绿素b的含量。沈农6号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品种,铁丰29叶片叶绿素b含量较高的品种。说明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高低是由叶绿素a、b共同作用的结果。


春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9份小麦品种中,抗性达R、MR、MS、S、HS级的材料分别占鉴定总数的15.3%、40.7%、32.2%、6.8%、5.1%,从整体结果看,表现MR、MS级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大,而表现R、S、HS级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并认为同一品种的抗病性指数年度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