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义;
刘传雪;
邱爱民;
冯雅舒;
黄晓群;
潘国君;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索粒宽在寒地水稻在DH群体的遗传变异规律,笔者应用粒宽不同的3个亲本,采用F1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寒地水稻2个组合的DH(Doubled Haploid,DH)群体。应用Choo和Reibergs提出的模型及公式,分析了这2个DH群体粒宽的分布、测算了粒宽遗传力、超亲率,检测了粒宽的基因对数及基因互作方式。结果表明,水稻粒宽的遗传变异分为两种遗传模式,第一种遗传模式为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数量遗传;无主效基因互作。第二种遗传模式为多个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数量遗传,主效基因间存在互作,为互补作用;粒宽在DH群体的遗传力为0.61;控制粒宽的基因为7.5~12.3对、平均9.9对。因此,在寒地花培品质育种中有目的对粒宽进行低世代严格选择,对提高粒重及选育适宜粒型的优异种质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寒地
粳稻
粒宽
DH群体
遗传变异
白艳凤;
《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用不同抗性的自交系配制了97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杂交种发病率与双亲发病率的关系,发现要配制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小于25%的杂交种,组合中至少1个亲本的发病率不能大于10%,且双亲抗性越强越好。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抗性遗传
马勇;
《 小麦研究
》
2009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噻吩磺隆和2,4-D异辛酯及其混用,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药后2周时,噻吩磺隆单剂处理的株防效为93.8%,2,4-D异辛酯单剂的株防效为94.4%,混用后的株防效达到100%;药后30天时,噻吩磺隆单剂处理的鲜重防效为85.1%,2,4-D异辛酯单剂的鲜重防效为71.5%,混用后的鲜重防效达到98.8%。
关键词:
小麦
阔叶杂草
噻吩磺隆
2,4-D异辛酯
王春艳;
曾宪国;
王连敏;
王立志;
姜丽霞;
李忠杰;
李锐;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 利用人工气候室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进行耐小孢子阶段低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低温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15℃低温处理7 d,不育率降低幅度由3%增至70%。冷积温每增加1℃,不育率由0.002%增至1.898%。由此鉴定出来的耐小孢子阶段低温的水稻品种有:空育131、龙稻3号以及龙稻6号。而对此期低温较敏感的品种是龙粳11、龙粳13、松粳7号、龙稻7号和垦稻12等。
关键词:
水稻
障碍型冷害
不育率
冷积温
马瑞;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 对三种不同穗型水稻灌浆期进行研究,了解各类型水稻的灌浆特点,从中分析比较各类型水稻灌浆期强弱势粒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的强弱势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差值最小,较为同步,生长上表现灌浆快;穗重型品种的强弱势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差值最大,而且弱势粒灌浆启动较慢,生长上表现灌浆慢;中穗型介于两者之间。原因在于各类型品种强势粒灌浆时间较一致;而各类型品种弱势粒间灌浆时间差异较大,导致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不一致。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灌浆速率
强弱势粒
刘建新;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蔗糖以及活性炭等因子对越橘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越橘再生苗生根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活性炭、吲哚丁酸、基本培养基、萘乙酸和蔗糖。其中,活性炭的添加对越橘的生根有极显著影响,吲哚丁酸的影响较显著,基本培养基有影响但不显著。越橘组培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组合为1/2WPMA+IBA 2.0mg/L+NAA0.5mg/L+蔗糖20g/L+活性炭1g/L。
关键词:
越橘
组培苗
生根培养
正交试验
培养基筛选
刘洋;
《 农技服务
》
2009
摘要: 从砧木选择、嫁接方法和嫁接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茄子的嫁接技术。
关键词:
茄子
嫁接技术
葛金英;
解希帝;
丁玉林;
曹有才;
毛伟;
刘娣;
步志高;
《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09
CSCD
摘要: 研究利用新城疫病毒LaSota株作为表达载体,构建表达牛β-干扰素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质粒pFL-BoIFN-β,与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后获得表达BoIFN-β的重组新城疫病毒。收获的鸡胚尿囊液内的重组病毒经RT-PCR检验证实重组病毒含有相应外源基因。将重组病毒尿囊液经紫外线照射以灭活新城疫病毒,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在牛肾细胞上测定rL-BoIFNβ抗病毒活性,表达BoIFN-β的重组新城疫病毒能有效抑制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在牛肾细胞上的复制,rL-BoIFNβ接种SPF鸡胚所收尿囊液抗病毒活性高达2×107IU/mL。结果表明:重组新城疫病毒rL-Bo...
关键词:
干扰素
牛
重组新城疫病毒
抗病毒活性
李祥羽;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 DUS(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是对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DUS测试结果直接影响到植物新品种是否能被授予保护权。在DUS测试中,数量性状是完成品种描述和进行特异性判定的重要部分,而数量性状的调查花费人工最多、工作量最大,怎样能缩小工作量又能反映数量性状调查的准确性,这是该试验研究的目的。目前,玉米测试指南已经成为国家指南,指南要求每个数量性状测量40个数据。作者利用10个测试品种、全株10个数量性状,对每个性状的40个已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抽样分布理论和区间估计的方法确定每个性状的最小取样容量。
关键词:
DUS测试
数量性状
样本容量
置信区间
参数估计
薛红;
《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3个大豆品种增施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探讨其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增施磷肥、钾肥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增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增施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幅度高于其它肥料处理及对照水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增施磷肥、钾肥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豆
肥料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