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2021

摘要:文章介绍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吉育299,以高蛋白品系公交2002-302-7为母本、以加拿大优异大豆品种Tourco为父本采用"一粒传"法选育.主要特点是早熟、高产、品质性状优良、抗逆性好.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通过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试验获得审定的首批大豆品种.2017—2018年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68.3公斤/公顷,较对照合丰55平均增产8.03%.2018年科企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12.9公斤/公顷,较对照合丰55平增产9.59%.

关键词: 大豆;品种;吉育299;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近等基因系定位玉米无叶舌基因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发现隐性遗传的无叶舌突变株,经过连续自交后育成无叶舌自交系黄早四lg。为了充分挖掘并利用玉米无叶舌优异的基因资源,分别以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轮回亲本、黄早四lg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获得相应的无叶舌自交系吉V203lg、K10lg、吉V088lg、吉V152lg和哲461lg,同时获得5对玉米无叶舌性状的近等基因系。以5对近等基因系为定位群体,利用Affymetrix 5H90K基因芯片对5对玉米无叶舌近等基因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对玉米无叶舌基因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候选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无叶舌基因位于2.01~2.02 bin上约1.12 Mb的物理区间内,在此区间内有64个基因,其中,有26个基因编码功能蛋白,有38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和假定蛋白。

关键词: 玉米 无叶舌 近等基因系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均匀设计法优化菊芋澄清液活性炭脱色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21

摘要:以菊芋为原料制备澄清汁,使用活性炭进行脱色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的最优参数为活性炭添加量为0.40%,温度76℃,时间11.0min,pH值4.0,在这个组合参数条件下,溶液的色度值最低,脱色效果最好.

关键词: 菊芋;活性炭;脱色;色度;均匀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及其膳食风险评估研究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吉林省主产区玉米280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3种真菌毒素含量,研究吉林省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和膳食暴露风险状况,评价膳食暴露风险.结果 表明,供试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平均含量为522.3 μg/kg,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分别是伏马菌素(97.9%)、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52.1%)和玉米赤霉烯酮(37.5%),平均污染水平分别为1269.1、284.2、42.8 μg/kg.采用残留平均值计算成人和儿童经玉米摄入的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结果无显著慢性摄人风险.以最大残留值计算摄人呕吐毒素的膳食暴露风险,成人和儿童无显著急性摄入风险.吉林省玉米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呈多种类污染普遍的现象,居民通过玉米摄入真菌毒素的风险熵值很小,对人体健康潜在风险不大.

关键词: 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膳食暴露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引进苜蓿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国外苜蓿品种在吉林中西部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试验以引进的14个丹麦苜蓿品种为材料,以国内2个主栽品种做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越冬情况、秋眠习性和产草量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连续两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苜蓿品种相比,国外苜蓿品种在越冬性和产草量等性状上没有优势,普遍表现出越冬性能差、产草量较低等特性,说明这些国外品种不能较好地适应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但国外苜蓿品种表现出的株型直立、个体间性状一致等优良特性,可作为我国优良苜蓿品种选育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苜蓿 适应性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和网棚蔬菜蚜虫的药剂防治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辣椒和茄子3种蔬菜为靶标试验作物,在露地和网棚两种栽培方式下,研究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0%啶虫脒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及5%高氯·啶虫脒乳油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3~6d,在同一栽培方式下,4种杀虫剂防治蚜虫效果由低到高依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0%啶虫脒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高氯·啶虫脒乳油.同种药剂在网棚的杀虫效果高于露地.药后13 d,4种杀虫剂防效高低排序未发生变化.但同种药剂露地杀虫效果已高于网棚.

关键词: 露地;网棚;蔬菜蚜虫;杀虫剂;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摘要:本试验通过设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不同比例掺混处理(T1~T8),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积累、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效率、经济效益均表现为T3(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按5∶5掺混)>T4(全部为树脂包膜尿素)>T2(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按3∶7掺混)。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的籽粒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经济效益均分别显著提高14.7%、24.1%和24.5%(2 074.3元/hm2)。此外,在T2处理基础上,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T5处理)或增加播种密度(T6处理)分别较T2处理增产11.6%和41.9%,即通过增加播种密度可实现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在合理增加密度基础上结合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按照5∶5掺混一次性基施可以作为一项有力栽培措施在该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夏玉米 掺混比例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吉林省东、中、西3个区域51个县(市)的3 060个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玉米化肥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量为245~655 kg/hm2,其中东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11.0%、29.4%和34.6%;中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18.9%、21.9%和39.2%;西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41.7%、62.1%和74.3%。吉林省东、中、西部3个区域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1.1、41.9和38.9 kg/kg,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10.0、108.1和94.4 kg/kg,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02.5、103.4和83.0 kg/kg。吉林省氮、磷、钾肥在减肥增效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管理系统,实现作物产量与效率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玉米 化肥投入 农户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缘杂交培育李杏砧木研究初探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培育抗寒性强、适用性广泛、矮化的李杏砧木,以173、‘巴黄李’‘小黄李’和‘北国红’为母本,山杏、辽杏和‘串枝红’为父本,配置12个杂交组合,在母本大蕾期进行人工授粉。分别统计授粉后10、20、40 d和采果期4个节点的坐果率,以4个节点的加权坐果率为指标进行排序,评价不同杂交组合效果和各亲本材料杂交效果。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坐果率随果实发育时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且越接近果实成熟,坐果率越低;‘小黄李’×辽杏杂交组合效果评价最好;亲本材料效果评价中,以‘小黄李’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效果明显好于以其他3份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以山杏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效果好于以其他2份材料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但与以辽杏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效果差异不大。

关键词: 砧木育种 远缘杂交 效果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乾肉羊全基因组SNP/InDel分析及毛色相关候选基因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双乾肉羊全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解析影响双乾肉羊毛色的相关候选基因及突变位点,本研究分别对6只红头和6只黑头双乾肉羊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系统分析了全基因组水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小片段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并通过群体分化指数(FST)方法进行选择信号检测,将FST值排在前1%的染色体区段作为受选择候选区域,对受选择区域包含的基因进行注释,筛选毛色相关候选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通过重测序,在12个样本中共检测到27 877 089个SNP和4 461 716个InDel;选择信号分析共检测到1 124个候选区域,依据基因注释结果筛选MC1R作为红头和黑头双乾肉羊毛色相关候选基因;通过重测序数据分析在MC1R基因编码区中存在5个SNP,其中2个为错义突变(c.218T>A和c.361G>A),群体基因分型结果表明,黑头双乾肉羊在c.218 T>A位点基因型为AA或AT,在c.361 G>A位点基因型为AA或AG,而红头羊在2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别为TT和GG合子,即2个错义突变与双乾肉羊黑毛色表型完全相关,且黑毛色对红毛色为显性。该研究为双乾肉羊种质特性的遗传基础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双乾肉羊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多态性 选择信号 毛色 MC1R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