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骨壤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红树植物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11株分属于1目3科7属,其余不产孢的20株暂归属于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采用滤纸片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骨壤内生真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有6株、占18.75%,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的有4株、占12.50%。并首次发现白骨壤内生真菌BZ-21(青霉属)和BG-14(地霉属)发酵液的提取物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天然橡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橡胶工业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酶低蛋白原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制备低蛋白天然橡胶(LPNR),考察酶用量、稳定剂用量和消化温度对新鲜胶乳低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对LPNR性能进行研究。正交试验分析确定LPNR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消化温度45℃,蛋白酶用量0.3mL.kg-1,稳定剂用量0.02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LPNR的脱氮率可达到73.74%,而其余5项质量指标均达到相关国家标准;与未经酶处理的天然橡胶相比,LPNR的物理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热降解性能相差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SSR分析28份香蕉种质的基因组DNA多样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28份香蕉种质的遗传多态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5条DNA带,其中46条为多态性带,占83.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6.88条。依相似系数0.73的水平,将香蕉28个品种划分为6大类。其中云南BB(BB)和东莞高把大蕉(ABB)在相似系数为0.94时,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近。Pisang Ceylan(AAB)和FHIA-18(AAAB)相似系数水平接近为1,表明二者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香蕉遗传关系的建立及品种鉴定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PAD叶绿素仪测定不同位置胡椒叶片的SPAD值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以不同种植年限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叶位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分布特点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PAD值的大小和稳定性均以测定位置不同而变化。距离叶基部40%~50%或50%~60%这段叶片SPAD值最接近该叶平均值,且稳定性较好。因此,综合考虑不同测定位置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SPAD叶绿素仪进行胡椒叶片叶绿素水平测定时,距离叶基部50%左右为适宜的测定位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核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荔枝核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荔枝核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对羟基苯甲醛(2)、原儿茶酸(3)、胡萝卜苷(4)和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刺链霉菌15-4-2中的抗MRSA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15-4-2发酵液中的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活性跟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对白刺链霉菌15-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对活性成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N-(2-羟基-1-(4-甲氧基苯基)乙基)乙酰胺(1)、2-(4-甲氧基苯基)-2-(丙胺基)乙醇(2)、cytoxazone(3)、对羟基苯甲酸(4)、(2S,3R)-3-羟基-2-甲基丁酸(5)、对甲基苯酚(6)和1,4-二甲氧基苯(7)。结论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4、5和6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其中,1、3、4和5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白刺链霉菌15-4-2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乐东的感病番木瓜叶片上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外壳蛋白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片段长867个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该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47株PRSV和1株畸形花叶病毒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62.41%~94.71%之间。运用CLUSTALX和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番木瓜PRSV病毒大致可分为美洲-澳洲类群和东亚-东南亚类群2大类,后者又可分为SB1、SB2、SB3等3个亚类。乐东毒株和已报到的畸形花叶病毒PaMLV病毒都属于PRSV。不过乐东毒株属于SB1亚类,而PaMLV属于SB2亚类。乐东毒株(JQ318029)和另一海南毒株(HQ424465)属于SB1亚簇,信心指数分别达到89%、83%、96%。不过乐东毒株与越南北部的4种毒株(AF506875、FN808408、AJ875115、U14742)的同源性更高,说明导致乐东畸形花叶病的毒株可能来自越南,而不是由海南本地毒株变异而来。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畸形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相似性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现状及对策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摘要:机械化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广,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认知度,但普及状况仍不理想。通过对其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归纳分析,提出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未来的发展几点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发掘木薯microRNAs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木薯中的microRNAs(miRNAs),了解其在木薯中的调控机制,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在木薯中发现了大量的miRNAs,并利用一种新的miRNA定量检测技术(Multiplexed RT法)对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构建的3个小RNA文库进行Solex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获得19个家族93个保守的miRNA和74个新的miRNA,实验验证了测序获得的83个miRNA。在Arg7块根中特异表达的有6个miRNA,分别为miR172d、miR396c、miR398a、miR398b、miR399e、miR399f,叶片中特异表达的有13个,须根中特异表达的有3个,这些miRNAs将为深入了解木薯块根发育和淀粉累积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