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籼粳杂种、中间型杂种、籼稻和粳稻4种类型水稻15个品种2年分期播种的观测结果,结合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温湿度等气象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受精率的影响规律,证实了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率及其稳定性一般低于籼稻和粳稻.在温度、湿度、日照的11项气象因子中,探明温度是影响受精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且以盛花前后5~7d的日均温影响最大.建立了4种水稻受精率-温度拟合模型,计算出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最适温度和安全温度分别为28.2~29.3和23.4~24.3℃,比籼稻和粳稻的平均值分别高2.2和1.5℃.用旬平均气温24~25℃作为亚种间杂交稻的安全齐穗期温度指标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的安全齐穗期在华南双季稻区为9月下旬~10月上旬,长江中下游稻区提前至9月上旬,江淮一季稻区则在8月下旬~9月上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丰优559高产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丰优559多年大面积制种实践,提出了丰优559高产制种技术: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采取辅助措施,早喷重喷“920”,提高异交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益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水体生态和鱼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有益微生物(EM)饲料添加剂对滩涂富营养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数量、生物量、水体理化环境以及鱼的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M可增加水体藻类种数和数量,大幅度降低藻类生物量;增加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降低生态系统中总氮、氨态氮、总磷的浓度,降低浊度,提高溶氧水平和透明度;显著增加鱼的产量,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长穗颈恢复系9311 eR的诱变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EMS诱变中籼稻93-11(审定名扬稻6号)种子,筛选得到长穗颈突变体9311eR。9311eR株高显著增加,增幅达36.44%。秆型分析表明,地上5个伸长节间和穗长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主要表现在节Ⅰ长、节Ⅱ长、节Ⅲ长的增加,其中以穗颈节(节Ⅰ)长增加最多,增幅达89.55%;遗传分析表明,长穗颈是单基因隐性突变,但受到另一对基因的影响。同时9311eR在下列性状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效穗、单株产量和垩白率有显著差异。有效穗减少13.33%,单株产量减产8.21%,但垩白率下降37.5%,外观品质有了明显改善。此外,播始历期缩短了2d,每穗颖花数、千粒重、粒长等略有增加,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长穗颈9311eR与培矮64S、粤泰A、广占63S分别配制的新组合,基本保留了原组合的半矮秆株型、主要性状和产量,但个别性状发生了显著的有利变化:3个新组合垩白率均显著下降;9311eR与广占63S配制的新组合播始历期显著缩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