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12个油棕新品种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对海南儋州地区定植保存的12个油棕新品种进行连续8年(2001~2008)的生长性状、产量表现、棕榈油品质及抗逆性观测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在生长、产量及抗逆性方面差异较明显,而在棕榈油品质方面差异不明显,品质较好。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品种RYL6、RYL4表现最优,其次是RYL8、RYL2、RYL12、RYL10,其中品种RYL6、RYL4可作为生产上小规模试验性试种材料,以进一步观测其生长与产量适应性表现,为今后油棕品种选育种打下基础。

关键词: 油棕 生长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黄皮品种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的品质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9个黄皮品种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皮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低。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黄皮属于单糖积累型。黄皮果实中有机酸主要由苹果酸和柠檬酸组成,可明显区分为苹果酸型和柠檬酸型两类。黄皮果实的糖酸比主要取决于有机酸的含量。综合来看,甜叶黄皮和大果甜鸡心的果实品质最好。

关键词: 黄皮 果实品质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木薯一种叶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2010年10月,在云南保山潞江坝木薯种植区发现了一种大面积发生的木薯叶斑病。笔者对这种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经致病性鉴定、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这种叶斑病的病原鉴定为狗尾草离蠕孢菌Bipolaris setariaeSawada。

关键词: 保山 木薯 叶斑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狗尾草离蠕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假茎象甲对不同生理状态香蕉假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新鲜假茎、腐烂未虫蛀假茎、虫蛀且腐烂假茎以及虫蛀未腐烂假茎4种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挥发物,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香蕉新鲜假茎与虫蛀且腐烂假茎中分别鉴定出10种挥发性物质;腐烂未虫蛀假茎与虫蛀未腐烂假茎分别鉴定出11种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物包括烃类、酯类、酮类、杂环类等,在不同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中的相对含量各不相同。4种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及相对含量的变化与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的为害有着密切关系,遭受香蕉徦茎象甲为害的香蕉假茎,其共同成分2,6-二甲基-2,4,6-辛三烯相对含量对应地减少。利用双重陷阱嗅觉仪测定了香蕉假茎象甲对香蕉假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4种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挥发物均对香蕉假茎象甲有引诱作用,与新鲜假茎相比,香蕉假茎的虫蛀且腐烂状态可增强其对香蕉假茎象甲雌、雄虫的引诱作用。

关键词: 香蕉假茎象甲 行为反应 香蕉假茎 挥发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

食品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材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向乳化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载药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RD等对所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呈表面粗糙的圆球形,大小为10μm,载药量增加明显并且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微球 载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阳江农场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初析

中国农村科技 2012

摘要:阳江农场概况·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海南省国营阳江农场地处海南岛中部偏北,位于琼中县境内黎母山北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8′~109°49′,北纬19°16′~19°25′。该农场属于低纬度热带雨林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属山地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00m;农场年平均温度为24℃,12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的水稻产量效应和磷素营养吸收效应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对水稻产量效应研究表明,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对水稻秧苗生长和根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的鲜重、干重和根长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28.2%、46.2%、17.9%,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也有较好的作用,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考种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14.21%、13.44%、2.38%、16.80%、7.74%。利用32P同位素示踪试验研究了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对水稻磷素营养吸收的效应,发现喷施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的初期对水稻吸收肥料磷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本身含有的速效磷被完全吸收后,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的富集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20 d时处理的水稻对磷素的吸收略有增加。30 d时,由于聚天门冬氨酸同源多肽逐渐被微生物降解,大量释放出被固定的磷素,表现为测量时的结果比对照略有降低。

关键词: 聚天门冬氨酸 同源多肽 水稻 产量 磷素营养吸收 32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生物肥对木薯的肥效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以3个木薯品种为材料,比较3种生物肥在木薯产量性状上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种生物肥比等值复合肥或清水的对照鲜薯、薯干、淀粉均减产。通过分析其减产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木薯生物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肥 木薯 肥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以中粒种咖啡(Coffea.canephora)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及预处理措施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能够酶解出高数量且高活力的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有活力原生质体的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同时酶解时间为20 h、酶液渗透压即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预处理措施为黑暗24 h的咖啡叶片组织得到8.1×105个/g、活力达到73%的原生质体。

关键词: 咖啡 酶解条件 原生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探讨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与促进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并融入国际发展潮流,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提出并进一步明晰了农业模型概念与分类,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的相互关系、意义与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新动态,通过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广义上,农业模型是为研究农业问题的定量规律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总称,包括农业生物模型、农业环境模型、农业技术模型以及农业经济管理模型等;狭义上,农业模型主要包括农业植物模型、农业动物模型、农业微生物模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模型等。数字农业体系分为数字种植业、数字林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农村工业以及数字农产品市场与管理等。农业模型之间发展不平衡但各有特色;农业模型间的协同较少;不同学科背景下农业模型之间缺乏开放源式的整合与互操作框架;农业模型的检验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数字农业的应用还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业模型 数字农业 发展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