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1的克隆与诱导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tps1基因在尖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1号和生理小种4号之间及与其他镰刀菌之间的差异,分析推测tps1基因与2个生理小种之间的寄主选择性差异的关系,通过比对现有镰刀菌属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序列,参照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的tp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tps1基因并测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香蕉与粉蕉苗诱导2个生理小种后的tps1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tps1基因全长均为1660bp,开放阅读框均为1605bp,编码535个氨基酸,基因序列间仅存在2个碱基位点的差异,编码蛋白间无差异;2个生理小种的tps1基因序列与镰刀菌属其他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经寄主诱导后的2个生理小种的tps1基因表达量呈现不同的变化。从tps1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2个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推测,2个生理小种寄主选择性差异与tps1基因并无明显对应关系,这为进一步研究tps1基因与病菌在无寄主下的长期生存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尖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 寄主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田间数据采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机械 》 2012
摘要:围绕信息技术在农业田间数据采集与控制上的应用关键问题,阐述了农业生产管理对物联网、WSN及FID等信息技术的迫切需求、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学者对农业田间数据采集与控制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影响农业田间数据采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在现有成熟信息技术和农业装备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田间数据采集与控制的发展思路,并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建设是可行的,为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热带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和农业智能机械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油处理割线对天然橡胶产量及胶乳生理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处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割线对橡胶产量和产排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用体积分数为80%和100%茶树油涂抹割线可增加胶乳产量并使橡胶树的产排胶生理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镁离子和无机磷极显著增加(P<0.01),硫醇降低。体积分数为100%茶树油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干胶和蔗糖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而硫醇则显著低于后者。茶树油刺激增产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乙烯利刺激增产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壳多酚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英文)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建立测定槟榔壳中多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分析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硼酸缓冲液对10种标准品的分离效果,最后确定最佳缓冲液为0.1 mol/L,pH 9.0的硼酸缓冲液,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分离电压为20 kV。方法简便快速,能在20 min之内将10种酚类物质完全分离开,检测限为0.5~4.5 mg/L。此外,进一步测定了槟榔壳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选用3个评价抗氧化能力的指标,即: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还原能力以及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尾巨桉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
《桉树科技 》 2012
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尾巨桉叶片挥发油,同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色谱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叶片挥发油中共有86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大于0.3%的成分有40个,占色谱峰总流总面积的89.6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33.10%)、α一蒎烯(10.58%)、1-甲基-2-(1-甲基乙基)苯(8.98%)、乙酸松油酯(6.96%)、乙烯基甲醚(3.13.%)、龙脑烯醛(1.59%)、己醛(1.54%)、己烷(1.42%)等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植物毒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aeus)和莴苣(Lactuca sativa Linnaeus)为供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对不同质量浓度(0.1、0.05、0.025 g/mL)肿柄菊氯仿萃取相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中共鉴定了48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81.28%。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萜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豆甾醇(10.335%)、穿贝海绵甾醇(8.640%)、十六酸乙酯(7.164%)、7-tert-butyl-1-tetralone(6.304%)、2-单棕榈酸甘油(4.226%)、新植二烯(4.089%)等。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试验发现,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对白菜、萝卜和莴苣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总体上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其中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莴苣幼苗生长影响较为明显。
关键词: 肿柄菊 氯仿萃取相 化学成分 气-质联用 植物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涂膜对芒果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壳聚糖涂膜保持芒果采后品质的相关生理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No.1')为材料,研究了1.0%壳聚糖涂膜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8~30℃)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壳聚糖涂膜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病果率,延缓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并且,壳聚糖涂膜有效保持了果实品质,能够显著延缓芒果可滴定酸(TA)含量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升高,维持芒果果实较高的Vc含量;同时,壳聚糖涂膜也提高了芒果果实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抑制MDA含量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延缓了采后芒果的后熟衰老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