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遗传聚类和配合力分析来了解新育成9个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配合力,为组配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TS01-1、BS02-1、GS132、AS67、SS1等5个白粒自交系为母本,闽甜系688、闽甜系G73、闽甜系197、X90-34等4个高配合力黄粒自交系为父本,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带苞叶穗重和去苞叶穗重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从去苞叶穗重的一般配合力值得出,供试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大小顺序,白粒自交系为AS67>GS132>TS01-1>BS02-1>SS1,黄粒自交系为闽甜系688>X90-34>闽甜系G73>闽甜系197。从特殊配合力值得出,杂交组合AS67×闽甜系688的特殊配合力值最大,实际测产产量也最高。从分子水平对9个亲本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亲本分成黄粒和白粒两个群。【结论】黄、白粒自交系间杂交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聚类分析结果与试验设计的父母本划分一致。
关键词: 甜玉米 白色籽粒 黄色籽粒 自交系 配合力 遗传聚类


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与强致病力株FJAT-91的竞争生长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生防竞争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共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和培养时间对菌株FJAT-1458和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竞争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菌株FJAT-1458和FJAT-91在番茄植株体内的竞争生长。结果表明,碳源含量低于20%时,菌株FJAT-1458不能生长,而菌株FJAT-91可生长;无氮源条件下,FJAT-1458和FJAT-91均不能生长;碳源和氮源含量达100%时,FJAT-1458的菌体浓度(2.16×109 cfu/mL)显著低于FJAT-91的菌体浓度(3.24×109 cfu/mL)。混合培养24h前,FJAT-1458生长量大于FJAT-91,24h后则相反。在单独接种或混合接种5d后,FJAT-1458和FJAT-91均在番茄植株体内出现最大定殖量,随后迅速减少;FJAT-91在单独接种15 d时,定殖数量为0;两种菌株单独接种的定殖数量均大于混合接种(接种15 d除外)。先接种FJAT-1458,3 d后接种FJAT-91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100%)显著高于同时接种FJAT-1458和FJAT-91(74.67%)。本研究表明,在体外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对碳源和氮源的营养竞争能力弱于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在体内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会抑制强致病力菌株FJAT-91的生长;因此,FJAT-1458的生防竞争机制中,营养竞争起非主导作用,而位点竞争可能是主导因素。


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1552.5、1725 g a.i./hm~2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都在86%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增产率分别为13.95%和18.43%。[结论] 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552.5~1725g a.i./hm~2。


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吡唑醚菌酯的盆栽防治效果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11~5.06μg/mL,平均值为(3.44±0.98)μ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喷施有效剂量为250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78.2%~79.7%)较好,与喷施有效剂量为500μg/mL的50%异菌脲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高于喷施有效剂量为800μg/mL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薏米叶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薏米叶斑病菌 吡唑醚菌酯 敏感基线 薏米叶斑病 防治效果


异色瓢虫饲养密度对成虫获得率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色瓢虫具有自残习性,在大量饲养中需根据此特性探索出适宜的密度来保证成虫获得率和卵的获得量。在室内测定了在100m L饲养盒中以地中海粉斑螟卵为食物的异色瓢虫幼虫不同密度下的成虫获得率以及雌雄成虫不同配比时的产卵量。幼虫饲养时,一个饲养盒中平均最多获得7只成虫,随着初始虫量的增多,成虫获得率呈下降趋势,单头饲养的获得率最高。成虫饲养时,1雌1雄、2雌2雄和3雌3雄处理的指标呈规律性变化,虫量越多,产卵前期越短、产卵期越长,总产卵量越大,单雌日产卵量越小,后代的孵化率均达80%以上。4雌4雄处理虫量多,相互干扰,导致产卵前期长、产卵期短、产卵量少,孵化率低、雌性比低。2雌1雄处理与相同雌虫数量的2雌2雄处理相比,单雌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后代孵化率、雌性比均低于2雌2雄处理。3雌1雄、3雌2雄处理与3雌3雄处理相比,结果亦然。雌雄等量比少雄的处理产卵多且优,但单雌产卵量、后代孵化率、雌雄性比以单对饲养最高。


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和风险评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型溞、斜生栅藻、斑马鱼为供试生物,测定了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这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运用GENEEC模型预测噁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环境暴露值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大型溞的48 h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112 mg·L-1,属高毒;对斜生栅藻的72 h EC50为1.698 mg·L-1,属中毒;对斑马鱼的96 h致死中浓度(LC50)为0.432 mg·L-1,属高毒.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大型溞、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生态风险均为急性高风险,在稻田环境中应谨慎使用.
关键词: 噁唑酰草胺 大型溞 斜生栅藻 斑马鱼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种植密度对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转化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不同植物密度对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转化的影响,在试验温室内搭建了基于营养液膜(nutrient film technique,NFT)栽培的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水量350L,养殖密度10 kg/m~3;栽培面积1.0 m~2,栽培密度60、45和30株/m~2。考察了系统33d运行期间的水质情况和鱼菜生长情况,探讨了投入氮素的转化情况以及时间和植物密度对氮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不同植物密度系统的水质适合鱼菜生长,鱼类和蔬菜主要生物学特性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显著(P<0.01);不同植物密度系统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28),植物密度为45株/m~2的系统具有较高的硝酸盐氮积累优势。系统运行后期,氮化合物质量浓度基本稳定,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50、0.20和5.00 mg/L左右。49.32%~68.41%投入饲料的氮素积累在鱼菜生物体内,与普通水产养殖和NFT栽培相比,鱼、菜含氮量均不具优势。可通过扩大栽培面积、配备生物滤池、调整栽培模式等方法加强氮素转化。综上,试验系统的优势栽培密度为45株/m~2,应结合其他措施提升氮素转化效果。


农林生态区土壤中的可培养芽胞杆菌资源调查——以四川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为例
《生物技术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了四川和重庆农林生态区土壤中的芽胞杆菌资源种群分布,为芽胞杆菌功能资源挖掘和菌剂开发提供基础。采用可培养法从农林生态区土壤中分离获得芽胞杆菌,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芽胞杆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芽胞杆菌95株,经16S rRNA基因鉴定,7个属38个种,其中芽胞杆菌属(Bacillus)22个种、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bacillus)4个种、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7个种、短芽胞杆菌属(Brevibacillus)2个种、嗜冷芽胞杆菌属(Psychrobacillus)1个种、鲁梅尔芽胞杆菌属(Rummeliibacillus)1个种和虚构芽胞杆菌属(Fictibacillus)1个种。其中,6株芽胞杆菌与其最相近模式菌株的16S rRNA相似性低于98.65%,为潜在新种。农林生态区土壤芽胞杆菌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大小依次为乐山林地>盐亭县农地>重庆林地>盐亭县林地。以芽胞杆菌种类为样本,含量为指标,当欧式距离λ=15时,芽胞杆菌种类可分为高含量分布广型和低含量分布不均匀型。综上所述,农林生态区土壤蕴藏着较丰富的芽胞杆菌种类,为芽胞杆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资源保障。
关键词: 芽胞杆菌 农林生态区 多样性 16S rRNA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