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AFLP方法研究中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 1998
摘要:本试验采用AFLP技术,研究了61份来自中国四个不同大豆生态区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8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569条谱带,平均为71条。273条(48%)为多态性谱带,其中172条多态性谱带只出现在栽培大豆,249条则只属于野生大豆。不同的引物组合检测多态性谱带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变幅为17~51引条。Eaag/Mctc是十分高效的引物组合,通过该引物组合所有61份材料都能被区分。聚类分析能清楚地将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区别开来,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鉴定出不同类型的栽培大豆,如春大豆。聚类分析还表明,我国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可能较其他地区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世界收入增长促进了家禽业的发展
《中国家禽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世界收入增长促进了家禽业的发展@徐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室世界收入增长促进了家禽业的发展徐辉摘译(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室杭州310021199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5%,其整体布局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长速率超过了高收入国家,最显著的是南亚、东亚...


改良红壤底土酸度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改良红壤底土酸度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盆栽试验中,每公斤干土施8g石灰石粉时,施用深度20cm的小麦籽粒产量、根干重和秸秆产量分别比施用深度10m的提高32.7%、44.6%和30.1%。但低石灰用量时,增加石灰石粉施用深度反而不利于作物的增产。大田试验施用熟石灰对改良底土酸度作用不大,施用石膏则有利于底土酸度的降低。与666.7m2施50kg熟石灰处理相比,施用石膏使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7.0%~26.1%和1.4~7.6个百分点。


刺五加浸膏对高温热应激时蛋种鸡生产性能及N沉积的影响
《家畜生态 》 1998
摘要:研究了夏秋高温热应激期间,在蛋种鸡日粮中添加中药刺五加浸膏对产蛋性能、种蛋受精、孵化及小公鸡N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添加0.1%刺五加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10.2%(P<0.01),料蛋比下降9.2%(P<0.01),破、软壳蛋减少18.5%(P<0.01),鸡死亡淘汰率下降10.3%(P>0.05),种蛋受精率提高17.58%,种蛋孵化率提高17.76%。N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浸膏对小公鸡N沉积量有提高趋势,N沉积率提高9.1%。表明刺五加浸膏对蛋种鸡具有良好抗热应激效果。
关键词: 刺五加浸膏;热应激;产蛋性能;受精率;孵化率;N沉积


杭州郊区小菜蛾寄生昆虫调查
《植物保护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9~1996年,在杭州郊区调查了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的寄生昆虫天敌种类和被寄生率。共发现6种原寄生天敌,即赤眼蜂Trichogramma sp.、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螟蛉埃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vinata,以及7种菜蛾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卵期的寄生率较低,幼虫和蛹期的寄生率较高,每年6~7月和10~11月是两个发生高峰,高峰期的寄生率一般在20%~60%,最高时达到80%以上。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和颈双缘姬蜂是3种主要天敌。在田间,菜蛾绒茧蜂终年可见;菜蛾啮小蜂活动期为5~10月,10~11月开始陆续以预蛹在寄主体内进入休眠越冬,翌年4~5月间才羽化出蜂;而颈双缘姬蜂每年只在5~7月有较高的寄生率,其它季节较少见。调查时发现,萝卜地和芥菜地的寄生率通常比甘蓝地和小白菜地的高,而且同期两种菜蛾幼虫期寄生蜂即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的寄生率,当其中一种较高时,另一种相对较低,表明两寄生蜂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竞争排斥作用。


桑蚕的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的研究
《蚕桑通报 》 1998
摘要:雄蚕较雌蚕有较高的生命力和叶丝转化率。近半个世纪来各国学者对蚕的性别控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许多产生桑蚕单一性别后代的方法。作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后,认为俄罗斯科学院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能产生理想的雄蚕杂交后代,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并介绍了该系统在我省引进后的转育改良和农村试养情况。


Dot-ELISA联检牛和羊4种寄生虫病技术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otELISA联检牛和羊4种寄生虫病技术的研究张雪娟孙仁寅1)刘恩勇2)冯尚连朱家新1)陈文龙3)李文赞4)唐文升5)郑玉红6)方士龙7)逄春泰杨继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310021)牛、羊常同时寄生有多种寄生虫,据湖北省和浙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