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溪南椪柑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南方果树 199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优良种质籽粒吸胀特性与萌发关系初报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探讨了大豆品种耐旱性的生理基础,通过对13份春大豆优良种质的吸胀特性及与萌发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吸水系数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加,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吸水系数大的品种,萌发早、活力强;吸水速度在0~0.5h内为最快时期,且具有两种的吸水速率动态模式;小粒种的吸水系数大于大粒种,在0~3h内的吸水速率明显快于大粒种;0~0.5h内和1~2h内的吸水速率对品种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春大豆;吸水系数;吸水速率;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暴发性传染病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对患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症的中华鳖的血液生化和细胞病理进行了检测.病鳖的内脏发生器质性病变,出血、充血、为败血症.病鳖血清的18项指标中有14项明显不同于健康鳖,其中谷草转氨酸(AST)、谷酰氨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AT)T、尿酸(UA)、尿素氮(UN)、活性显著增另,而乳酸脱氢酶(LD)、淀粉酶(AMS)、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RIG)、胆固醇(CHOL)等活

关键词: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血液生化 细胞病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满江红茎尖组培苗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采用 0 .1% Hg Cl2 表面消毒 ,剥离 1.0~ 1.5mm大小的茎尖进行组培 ,在 2 5℃ ,50 0 0~70 0 0 lx下培养 30 d便可获得稳定的蕨藻共生的满江红植物体 ,该组培苗植株形态、叠生状态、叶面、叶缘颜色、外观形态和生物量等生物学指标以及固氮酶活性、酯酶同工酶、红萍体内鱼腥藻单克隆抗体等生理生化测定表明 ,它与出发萍体间没有本质差异 ,因此并没有发生变异 ,实验结果表明 ,满江红茎尖组培是一种新的、可靠的品种保存途径。

关键词: 满江红 茎尖组培 生态学 生理生化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的首次分离与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自免疫过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苗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的病死北京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菌, 定名为 F98051。经常规检查、生化试验及血清型鉴定, 发现为Ⅱ型鸭疫里氏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它对北京雏鸭有较强的致病性, 致死率 50% ~70% (3/6~7/10), 从而首次证明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在福建省的存在, 为今后研制鸭疫里氏杆菌二价甚至多价疫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血清Ⅱ型 鸭疫里氏杆菌 首次分离鉴定 北京鸭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黑瓢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华东昆虫学报 1999

摘要:小黑瓢虫( Delp hastuscatalinae ( Horn))是粉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对小黑瓢虫从英国引种后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用福州地区新的猎物寄主高氏瘤粉虱( Aleurotuberculatus takahashii David & Subram aniam )进行饲养繁殖,已成功地在室内定殖和繁衍。小黑瓢虫成虫寿命长达90- 130 天,可捕食粉虱卵、若虫、成虫各虫态,且捕食量大,活动能力强,是高氏瘤粉虱的有效天敌,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关键词: 小黑瓢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对分离到的 5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所有菌株对 AKN和菌必治都敏感 ,而对 ERY、 STR和 SIZ耐药现象严重 ,耐药率分别为 56%、 58%和 4 8%。分离菌株多药耐药现象严重 ,有 4 9株对 2种或 2种以上药物耐药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大植物生长剂的应用效果初报

福建农业科技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香石竹斑驳病毒的鉴定及其脱除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1995~1998 年调查了福建省香石竹主要种植地的病毒病, 经症状观察、生物学鉴定、电镜观察和间接 E L I S A 法检测, 明确了香石竹斑驳病毒 ( Ca M V) 是福建省田间流行的主要病毒种类, 带毒率为308% ~724% 。脱毒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 热处理、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均不够理想, 而茎尖培养加药物处理, 在培养基中加病毒必克2 m l· L- 1、5 m l· L- 1、10 m l· L- 1, Ca M V脱除率分别达 357% 、467% 、615% ; 低浓度 (2~5 m l· L- 1) 对茎尖生长有促进作用, 较高浓度 (> 10 m l· L- 1) 对植株生长有明显毒害作用。

关键词: 香石竹斑驳病毒 鉴定 脱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湿度对甘薯天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摘要:为掌握甘薯天蛾的发生动态, 就温、湿度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从20~30℃,甘薯天蛾卵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30℃时孵化率最高, 达938% ; 温度高于30℃, 孵化率反而减小。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回归方程拟合, 结果表明: 温度 (x) 与甘薯天蛾卵历期 (y1)、幼虫历期 (y2)、预蛹历期 (y3)、蛹历期 (y4) 的最优方程式分别为: y1= 1/0261- 6661×107- x;y2= 3252e43294/x ; y3= 0205e75241/x; y4= 1435e61093/x。温度 (x) 与卵 ( D1)、幼虫 ( D2)、预蛹( D3)、蛹 ( D4) 的发育速率的关系分别为: D1= (x- 144) /626; D2= (x- 107) /2685; D3= (x - 170) /315; D4= (x- 143) /1735。蛹羽化最适相对湿度为755% 。

关键词: 甘薯天蛾 温度 湿度 发育历期 发育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