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公害脱毒地黄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 》 2003
摘要:由于地黄适应广泛、管理方便、耐贮藏、价值高,越来越受到农民的喜爱,种植面积逐渐上升。但面积的急剧扩大与不良气候影响、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形成明显反差,特别是地黄病毒病的发生直接导致地黄种性退化,严重制约着地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1998年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脱毒中心搜集全国优质地黄品种(如北京1号、2号、河南85-5等),在无菌实验室对地黄茎尖进行诱导培养获得脱毒植株,然后移栽大田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塬地集雨节水灌溉的初步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98~2000年设置了天然降雨下渗与径流模拟试验,以比较本田集雨、全覆盖集雨、旱井集雨等集雨方式的效果。试验表明,本田集雨仅能收集降雨量的2.3%~5.9%,所以只能作为集雨的辅助措施,而场院、道路、山坡或全覆盖条件下能收集降雨量的50%以上。利用地头旱井收集径流雨水,在小麦和玉米生育期使用现代化滴喷灌技术补灌,不仅可以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据1998年试验,小麦、玉米每666.7m2总产达733.3kg,比对照增产38.2%;1999年试验,小麦、玉米总产达440.7kg;2000年,总产432.7kg,增产6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Ac活性杀虫蛋白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基因的棉花(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SCI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植物基因的结构特征,合成了CrylAc活性杀虫蛋白的编码序列并与内质网定位肽编码序列组成嵌合杀虫蛋白基因Bt29K。构建了含Bt29K基因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API-B)基因表达框的双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LBA4404)介导转化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的两个生产品种(系)。根据抗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试验及农艺性状的观察调查结果,经6代筛选,获得了抗棉铃虫90.0%-99.7%且农艺性状优良的9个双价抗虫棉纯合品系。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抗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插入拷贝数为1个或2个。活性CrylAc和API-B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株系中的表达量分别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17%和0.09%。对双抗纯合系植株及仅转Bt基因的棉花纯合系抗虫性检测结果表明前者的抗虫性明显高于后者,因此推断本研究采用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策略是合理的。
关键词: 合成的嵌合Cry1Ac基因 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抗虫转基因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栽培荞麦高芦丁品种的筛选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醇浸提法对中国现有 1 9个苦荞、2 4个甜荞栽培品种和苗头品系进行芦丁含量的测定 ,筛选出高芦丁含量苦荞品种 1个、品系 2个及高芦丁甜荞品种 1个、品系 2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